一、1.选择题
0. 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生物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
1.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
2. “三基点”温度是指 ( )
A.最低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高温度
D.以上三者都是
3. 生长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发达的头盔,到冬季头盔就消失,这是溞对温度变化的 ( )
A.生理适应
B.形态适应
C.行为适应
D.结构适应
4. 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温度的变化
B.水分的变化
C.日照长度的变化
D.光照强度的变化
5. 在PH值为7.5以上的石灰性土壤中,Ca常和下述哪种营养元素结合而降低该元素对作物的有效性 ( )
A.N
B.P
C.K
D.以上三者
6. 莲藕花托形成“莲蓬”,由疏松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组成,以适应于 ( )
A.风传播
B.人传播
C.水传播
D.动物传播
7. 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 )
A.环境因子的影响
B.人工干预
C.生物因子的影响
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
8. 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 )
A.竞争
B.种内斗争
C.捕食
D.他感作用
9. 指出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物种 ( )
A.牛和青草
B.狼和羊
C.小麦和杂草
D.人和蛔虫
10. 农业生产中玉米地中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三者都不是
11. 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
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
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
12.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推行的间作套种实际上是利用群落的 ( )
A.垂直分层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
B.共生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
C.寄生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
D.他感现象来充分利用资源
13. 美国密执安湖沙丘上的群落演替为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周期性演替
D.异养性演替
14. 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采用 ( )
A.白箱方法
B.灰箱方法
C.黑箱方法
D.遥感方法
15. 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 )
A.时间长
B.范围广
C.闭合式
D.以上三者都是
16. 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 )
A.农田
B.湖泊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
17. 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食物链被破坏
C.缺少光照
D.植被破坏
18. 我国解放后新增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 )
A.过度放牧
B.破坏森林
C.过度农垦
D.工矿开发
19.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土地沙化
C.龙卷风
D.植被破坏
二、2.填空题
0. 欧德姆关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定义是______。
1. 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_____相当。
2. 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______。
3. 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这种现象叫______。
4.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生物生长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叫______。
5. 叶子中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要通过寄主来吸收水分、矿物质的寄生称______。
6. 植物根和芽、叶、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这种现象被称______。
7. 种群应具有空间特性、数量特性、______等主要特性。
8. 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叫_____。
9. 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Nt=N0λt,式中入是______。
10. 某些生物种群的个体、配偶或家族,常将它们的活动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并加以保护,这种现象叫______。
11. 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______链。
12. 通常物种多样性具有种的丰富度和种的______两方面含意。
13. 不同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相同的适应,叫______。
14. 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
15. 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______。
16. 氮进入生态系统的三条途径是生物固氮、高能固氮、______。
17.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气相、液相和沉积三个基本类型,其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______型。
18. 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过程,使人类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叫______。
19. 生物种群数量调节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但只有______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三、3.判断题
0. 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分布形成。 [ ]
A.正确
B.错误
1.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 ]
A.正确
B.错误
2. 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和繁殖起关键性作用的主导因子。 [ ]
A.正确
B.错误
3. 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 ]
A.正确
B.错误
4. 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 ]
A.正确
B.错误
5. 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 ]
A.正确
B.错误
6. 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 ]
A.正确
B.错误
7. 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 ]
A.正确
B.错误
8. “生态学”这一学科名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9. 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简述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对风的适应。
1. 简述种群、物种和群落间的关系。
2. 多度的估计应注意哪些原则?
五、5.论述题
0. 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