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教育学部分
0.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礼记.学记》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
A.三科
B.四学
C.六艺
D.七艺
2.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运动会
B.体育课
C.课间操
D.课外体育锻炼
3.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4.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
A.6一ll岁
B.7—12岁
C.1l、12一14、15岁
D.12、13一15、16岁
5.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是 ( )
A.教案
B.教科书
C.教学指导书
D.教学参考书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B.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7.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社会实践活动
8.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 (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
A.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B.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C.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D.课内总结和课外总结
1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 )
A.自愿、自主、自立
B.自愿、灵活、实践
C.自主、自立、灵活
D.自主、自立、自理
1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后
1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3.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1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6.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7.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二、2.心理学部分
0.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
A.间脑
B.脊髓
C.延脑
D.中脑
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前注意
3.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像是( )
A.理想
B.幻想
C.想像
D.联想
4.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因为所受的( )
A.双重抑制的干扰
B.前摄抑制的干扰
C.单一抑制的干扰
D.倒摄抑制的干扰
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6.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7.下面测试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的是( )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8.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中心品质
B.刻板印象
C.宽大效应
D.晕轮效应
9.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 )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10.青少年异性效的原则是( )
A.真实坦诚
B.自然
C.留有余地
D.克服羞怯
11.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之一为( )
A.统计分析
B.社会规范
C.主观感受
D.人际关系协调
1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郁过程。
13.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14.简述想像的功能。
15.简述说明意志的基本特征。
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怎么划分的?
1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