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选择题
0. 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系统生态学
1. 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A.微环境
B.内环境
C.生境
D.区域环境
2. 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主要是
A.蓝光与蓝紫光
B.红光与远红光
C.蓝紫光与紫外光
D.黄光与绿光
3.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
A.Allen规律
B.Bergmam规律
C.Gause定律
D.阿利氏原则
4. 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A.少浆植物
B.多浆植物
C.湿生植物
D.中生植物
5. 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盐碱土
6. 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
A.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半寄生关系
7. 反刍动物的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捕食关系
D.附生关系
8. 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
B.生态密度
C.最适密度
D.饱和密度
9. 某生物种群波松分布的方差为V,平均数为m,且V<m则共内分布型是
A.随机分
B.均匀分布
C.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
10. 逻辑斯蒂方程式中K是
A.种群数量
B.环境容纳量
C.内禀增长率
D.周限增长率
11.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这种过程称
A.种群衰退
B.种群平衡
C.种群爆发
D.生态入侵
12. 下列时种群调节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
B.寄生
C.降雨
D.竞争
13. 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生态入侵
B.种群爆发
C.种群衰退
D.种群平衡
14. 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
A.A>B>C>D>E
B.A>B>C>D<E
C.A>B<C<D<E
D.A<B<C<D<E
15. 生态型是哪个选项的分类单位
A.种以下
B.种以上
C.科以上
D.属以上
16. 在一个有“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分别测得三种生物的含能量(kJ)和DDT含量(mg/kg),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 三叶草 田鼠 黄鼠狼能量 DDT 能量 DDT 能量 DDT
A. 2.7×107 0.25 4.98×106 1.89 3.48×105 30.24
B.2.7×107 30.24 4.98×106 1.89 3.48×105 0.25
C.3.48×105 0.25 4.98×106 1.89 2.7×107 30.24
D.3.48×105 30.24 4.98×106 1.89 2.7×107 0.25
17. 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18. 下列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或物质是
A.C
B.N
C.P
D.H2O
19. 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A.熵值提高
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
C.生态位加宽
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二、2.填空题
0.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1. 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叫______。
2. 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型增长和______。
3.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______。
4. 根据竞争的作用方式,可将竞争区分为干扰竞争和______两种类型。
5. 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______。
6.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__。
7.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3个层次。
8.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9.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10. 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称为______。
11. 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______。
12. 某森林现存量为324 t/hm2,年净生产量为28.6 t/hm2,则其更新率为0.088,全部现存量更新一次约需要______年。
13. 磷的循环类型是______。
14. 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15. 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叫 ______。
16. 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17. 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18. 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______。
19. 种群内分布型主要有______、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三、3.判断题
0.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生物圈。 [ ]
A.正确
B.错误
1. 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输送扩散作用,又有稀释作用。 [ ]
A.正确
B.错误
2.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 ]
A.正确
B.错误
3. 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 ]
A.正确
B.错误
4. 环境变化对成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 ]
A.正确
B.错误
5.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 ]
A.正确
B.错误
6. 植物群落地上分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 [ ]
A.正确
B.错误
7. 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 ]
A.正确
B.错误
8.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位于中非的热带雨林。 [ ]
A.正确
B.错误
9. 目前全球气候异常主要是由于“温室效应”。 [ ]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1. 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2. 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五、5.论述题
0. 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