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选择题
0. 限制橡胶只能在热带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1. 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主要决定于 ( )
A.土壤结构
B.土壤PH值
C.土壤有机质
D.土壤无机养分
2. 在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间接作用是 ( )
A.光照
B.水分
C.地形
D.温度
3. 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 ( )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腐屑生物
4. 下列群落成层现象多的是 ( )
A.农田
B.草原
C.落叶阔叶林
D.人工混交林
5. 自然界大多数种群的内分布型为 ( )
A.均匀型
B.集群型
C.随机型
D.三者都不是
6. 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 )
A.环境因子的影响
B.人工干预
C.生物因子的影响
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
7. 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
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
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
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
8. 判断下列属于人工群落的是 ( )
A.热带雨林
B.草原
C.红树林
D.农田
9. 雄孔雀的羽毛比雌孔雀艳丽并以此吸引雌孔雀,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是 ( )
A.繁殖后代的需要
B.吸引异性的需要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竞争配偶的结果
10. 下列生物中,属于K对策者的是 ( )
A.大熊猫
B.虎皮鹦鹉
C.狗尾草
D.蓝藻
11. 自然界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 )
A.异域性物种形成
B.邻域性物种形成
C.向域性物种形成
D.以上三者都是
12. 农业生产中玉米地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三者都不是
13. 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锥体呈 ( )
A.金字塔形
B.壶形
C.钟形
D.三者都不是
14.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 ( )
A.实验室研究
B.野外调查
C.系统分析和模型
D.以上三者
15. 下述记录有效积温的方式正确的是 ( )
A.马铃薯1000~1600度
B.向日葵1500~2100 日·度
C.玉米2即0~4000 日
D.柑橘类4000~4500 时·度
16. F·E·CIements(1916)提出的演替顶极学说是 ( )
A.单元顶极学说
B.多元顶极学说
C.顶极格局假说
D.三者都是
17. 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 )
A.一般生产环
B.增益环
C.高效生产环
D.减耗环
18.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长江流域
B.淮海流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19. 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 )
A.时间长
B.范围广
C.闭合式
D.三者都是
二、2.填空题
0. 我国生态学家______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1. 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______原理为基础。
2. 南方的喜温作物可以移到北方的______上生长。
3. 在海洋某深处,某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正好与其呼吸消耗相平衡,这一点就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
4. ______是土壤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成分,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 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的意义是______的。
6. 典型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在自然种群增长中是很少见的,常常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______过渡型。
7. “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______,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8.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分为______两个基本层次。
9. 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一______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
10. 单元顶极学说认为:任何一类演替都要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和——等6个阶段。
11. 草原群落以______占优势。
12. 系统输出的一部分(物质、能量、信息)又反过来作为输入对原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叫 ______现象。
1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______能力越强。
14. 农田生态系统经常采用______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
15. 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16. 世界上生产力最低的地区在______。
17. 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18. 人类直接、间接制造或所用物品的废弃物等排放到环境中,其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有害的改变,叫______。
19. 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___。
三、3.判断题
0. 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作用是直接作用。 [ ]
A.正确
B.错误
1. 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 ]
A.正确
B.错误
2. 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 ]
A.正确
B.错误
3. 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属于他感作用。 [ ]
A.正确
B.错误
4. 生物群落是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 ]
A.正确
B.错误
5.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生物小循环加强。 [ ]
A.正确
B.错误
6.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 ]
A.正确
B.错误
7.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 ]
A.正确
B.错误
8.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 ]
A.正确
B.错误
9. “赤潮”是由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所致的。 [ ]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简述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意义。
1. 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
2. 简述自然选择的类型。
五、5.论述题
0. 论述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