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选择题
0. 实验证明,( )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红光
B.青光
C.紫光
D.蓝光
1. 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
A.氧
B.湿度
C.温度
D.营养物质
2.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老鼠
B.麻雀
C.鱼
D.熊猫
3. 紧密林带( )。
A.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B.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C.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D.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4. 风对动物的主要直接作用是( )。
A.影响动物的取食、迁移等行为活动
B.影响动物热能代谢
C.影响动物水分代谢
D.影响动物的繁殖
5. 印尼爪哇附近岛屿上的克拉卡托火山,于1883年的5月至8月连续喷发,使岛上覆盖了厚达30米的火山回合熔岩,导致所有生物全部毁灭,但半个世纪后岛上重现原有的生机勃勃景象,这种现象属于(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陆生演替
D.内因演替
6. 泛群系是( )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
A.英美学派
B.法瑞学派
C.北欧学派
D.苏联学派
7. 在陆地群落中,( )通常是优势种。
A.种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灌木
D.草本植物
8.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 )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
A.建群种
B.优势种
C.附属种
D.稀有种
9. ( )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个体数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年龄金字塔
10. 豆科作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协作
D.负相互作用
11. 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
A.A型
B.B型
C.C型
D.混合型
12. 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13. 下列生物类群属于k对策者的是( )。
A.昆虫
B.种子植物
C.细菌
D.藻类
14.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是( )。
A.湖泊
B.江河
C.大气水
D.冰川和极地冰雪
15. ( )气体不是温室气体。
A.CO
B.CO2
C.CH4
D.N2O
1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生物群体环境
B.可以将生态系统看成一个超级生物
C.生物地理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同义语
D.某些生态系统为封闭系统
17. 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
A.同化效率
B.生产效率
C.利用效率
D.组织生长效率
18. 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 )原理。
A.整体效应
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
C.物质循环与再生
D.生态位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半自然人工系统
D.以上三种系统稳定性一样
二、2.填空题
0. 常见的生态模型有三种:动态模型、______和最佳模型。
1. 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2. 植物发育起点的温度称为______。
3. ______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土壤有机质中比较稳定的部分。
4. ______是指生物体内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5. ______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繁殖方式都和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6. 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______。
7. 种群密度有粗密度和______之分。
8. 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______
9. 种群之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______。
10. 我国农业上长期以来推行的间种套作实际上也是利用群落的______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的。
11. 单元顶级理论认为不论演替开始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多大,顶级只有一个,这是唯一由所决定的顶级。
12. 在陆地群落中,______是优势种。
13. 群落的演替从______开始。
14. 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的有序系统结构叫______。
15. 在生态系统中能流是物流的动力,物流是能流的______。
16. 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
17.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_____。
18. 某些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称为______。
19.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三、3.判断题
0. 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A.正确
B.错误
1. 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A.正确
B.错误
2. 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A.正确
B.错误
3.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
B.错误
4. 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A.正确
B.错误
5. 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A.正确
B.错误
6. 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A.正确
B.错误
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A.正确
B.错误
8.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A.正确
B.错误
9.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 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2. 简述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五、5.论述题
0. 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