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教育学部分
0.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漫话》
B.《教育论》
C.《大教育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心理学
B.学校管理学
C.教育经济学
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是一种( )
A.综合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4.学校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B.输送运动员
C.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D.增强学生体质
5.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6.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社会发展
B.传播文化知识
C.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
D.教书育人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传授知识,运用技能技巧
B.领会教材,教书育人
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D.以德服人,培养人才
9.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校外活动
B.课内学习
C.教学
D.社会实践活动
10.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不包括( )
A.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
B.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C.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D.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
11.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育学生学好功课
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组织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教育
12.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13.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14.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
16.简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
17.试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二、2.心理学部分
0.下列选项中,完整的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C.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D.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1.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
A.社会活动
B.精神活动
C.反射活动
D.意识活动
2.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看作是( )
A.心理过程
B.思维过程
C.组织特征
D.认识过程
3.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
B.知觉
C.注意
D.复述
4.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
A.再造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5.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应用
B.创造
C.运动
D.理解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条件反射
B.心境变化
C.应激反映
D.情感变化
7.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8.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办,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9.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 )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10.智力是( )
A.观察能力的综合
B.思维能力的综合
C.一般能力的综合
D.特殊能力的综合
11.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局限
C.感觉的适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2.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与一般的随意运动无区别。
14. 简述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主要思想。
15. 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16. 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结构。
17.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