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3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一、1.单选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关系是(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根据
C.内因外因起同等的作用
D.内因的作用重要,外因作用不重要

1. 世界上有的事物有矛盾,有的事物没有矛盾;一个事物有时有矛盾,有时没有矛盾。这句话表达的是( )

A.承认矛盾普遍性的正确观点
B.否认矛盾普遍性的错误观点
C.承认事物有差别的正确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4.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 )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 )

A.精神性存在、思想
B.仅仅是认识者
C.所有的人
D.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6.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7.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 )

A.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
B.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范畴
D.既不属于感性认识,也不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8.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9. 感性认识以至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

A.感觉
B.知觉
C.理性
D.实践

10. 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知觉—表象

11. 真理就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12. 客观真理论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意义的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本质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3.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

A.唯物论
B.辩证论
C.历史观
D.二元论

14.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15. 正确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可以避免现实工作中的(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D.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

16. 真理的绝对性指的是真理的( )

A.客观性和无限性
B.具体性和条件性
C.抽象性和条件性
D.主观性和抽象性

17. 实践高于理论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18. 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作为阶级统治的国家

19.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20. 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的范畴
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范畴
D.人类生产实际的发展水平范畴

21.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2.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物与物的关系
C.人和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23.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4.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高低
C.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