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单选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
2. 否认“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观点属于( )
A.旧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二元论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 )
A.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B.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C.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
A.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是相对的
C.是绝对的
D.既不是绝对的,又不是相对的
7.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 )
A.相对性
B.绝对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8. 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 )
A.相对性
B.绝对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9. 真理问题上的( )认为,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二元论
10. 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D.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11.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D.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12. 正确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可以避免现实工作中的(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D.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
13.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 )
A.客观性和无限性
B.具体性和条件性
C.抽象性和条件性
D.主观性和抽象性
14. 相对真理是指( )
A.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
B.相对谬误
C.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误的成分
D.正确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精确和完善
二、2.简答
简答题
0.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 如何理解“真理是客观的”?
三、3.辨析
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 真理是有用的。
2. 任何认识都直接来自实践。
3.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
四、4.论述
论述题
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