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单选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 生产方式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D.各种生产要素的辩证统一
1. 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问题上( )
A.国体是形式,政体是内容
B.国体是本质,政体是现象
C.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D.国体是现象,政体是本质
2. 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A.法律关系
B.政治关系
C.经济关系
D.文化关系
3. 生产力所反映的关系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D.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4. 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
A.哲学
B.艺术
C.政治法律思想
D.宗教
5.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6. 国家的实质是( )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D.凌驾于阶级之上的独立社会力量
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8. 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
B.国家结构
C.国家性质
D.国家职能
9.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者技术水平的高低
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10.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
A.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汇总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众意识决定
11. 国家所代表的利益是( )
A.剥削阶级的利益
B.统治阶级的利益
C.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D.基本阶级的利益
12.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13.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4. 白天和黑夜是先后相继的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因果联系
B.本质关系
C.非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15.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相的是假象
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D.表露于外部的是真象,藏于事物内部的是假象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
B.先验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二、2.简答
简答题
0.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 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三、3.辨析
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