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单项选择题
0.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而令人自悟的著作是( )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1.《冯谖客孟尝君》刻画冯谖形象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精线勾勒、画龙点睛
B.欲扬先抑、层层深入
C.浓墨重彩、细腻刻
D.细节传神、平中见奇
2.成语“厉兵秣马”出自( )
A.《左传.秦晋毅之战》
B.《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C.《史记.李将军列传》
D.《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3.诗风飘逸自然、词彩瑰伟绚丽的诗人是( )
A.高适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4.“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出自( )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B.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D.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 )
A.自然界的广博
B.造物者的万能
C.消极无为的心态
D.积极旷达的心境
6.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的著名词人是( )
A.苏轼
B.陆游
C.秦观
D.张孝祥
7.辛弃疾《水龙吟》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
A.比喻
B.象征
C.夸张
D.用典
8.《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 )
A.张孝祥
B.睢景臣
C.张养浩
D.王安石
9.袁宏道所属的文学团体是( )
A.浙西派
B.竞陵派
C.公安派
D.桐城派
10.收录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诗集是( )
A.《猛虎集》
B.《云游集》
C.《翡冷翠的一夜》
D.《志摩的诗》
11.从时空的不断变化和转移,让读者仿佛在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里体会一个游子思乡心情和性情的作品是( )
A.张洁《拣麦穗》
B.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C.史铁生《我与地坛》
D.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12.通过独特角度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封建文化对人性与生命的压抑与摧残的篇目是( )
A.老舍《断魂枪》
B.吴组缃《蒹竹山房》
C.曾国藩《字谕纪泽儿》
D.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13.“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这句话出自( )
A.胡适《容忍与自由》
B.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C.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D.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4.小说《苦恼》的主题思想是( )
A.反映沙皇统治下上层人物的专横跋扈
B.反映沙皇统治下上层人物的荒淫无耻
C.反映沙皇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贫困生活
D.反映沙皇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二、2.多项选择题
0.《陌上桑》将民间流传的哪几大主题融为一体,从而塑造了一个美丽而聪明的采桑女形象( )
A.赞美女
B.劝农桑
C.桑林戏
D.夸女婿
E.抢民女
1.下列属于明代作家的有( )
A.方苞
B.龚自珍
C.袁宏道
D.冯梦龙
E.曾国藩
2.穆旦诗歌《赞美》所包蕴的思想感情有( )
A.对历史耻辱的悲悯
B.对民族灾难的痛苦
C.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D.对人民力量的崇拜
E.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歌颂
3.“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这句话包含的修辞手法有( )
A.比喻
B.排比
C.借代
D.夸张
E.双关
4.下面哪些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番.茨威格的作品( )
A.《樱桃园》
B.《蝴蝶梦》
C.《昨日的世界》
D.《世间最美的坟墓》
E.《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三、3.古文翻译题
1.解释下面括号内的字: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4.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7.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8.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四、4.名句默写题
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 春草碧色,秦水渌波,_______________,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2. 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3. 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无题.锦瑟》)
五、5.阅读理解
1.秋 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睛美的好日子又遇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苹窠里,跳到呢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选文用多种色彩描写秋雨,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2.作者在描写秋雨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选文开头和结尾都把雨当成“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安排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留侯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巳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日:“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结合上下文,请指出下列括号内词语的用法: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6.文中圯上老人命留侯“以仆妾之役”的用意是什么?
7.文中留侯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
六、6.作文
0. 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一会儿,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着信子。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路人的好梦,就悄悄地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永远不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请以“学会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