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选择题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0. 下列作家属于明代“后七子”的是
A.李密
B.侯方域
C.马致远
D.宗臣
1. 《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
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
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
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
2. 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A.《国殇》
B.《楚辞》
C.《九歌》
D.《九章》
3.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韩愈
B.杜甫
C.自居易
D.李贺
4.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A.送别诗
B.爱情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
5.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仕途失意
B.伤春惜别
C.羁旅行役之苦
D.怀古叹今之悲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夸张
B.比喻、拟人
C.借代、比喻
D.借代、夸张
7.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香市》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农村自然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
B.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灭亡》。
C.冰心擅长写散文,文体自成一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
D.《故都的秋》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南国之秋的意境。
8. 下列《马伶传》的句子中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A.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
B.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C.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
9. 《报刘一丈书》中“权者”的形象特征是
A.狐假虎威
B.贪婪虚伪
C.奴颜婢膝
D.才德称位
10.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
A.王安石变法
B.王叔文变法
C.诗文革新运动
D.古文运动
11.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A.李斯《谏逐客疏》
B.李密《陈情表》
C.李清照《声声慢》
D.曹操《短歌行》
12. 苏轼的《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
A.夹叙夹议
B.欲扬先抑
C.骈散相间
D.感情充沛
13. 梁启超的《论毅力》贯穿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14. 《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A.韩愈
B.柳宗元
C.王安石
D.欧阳修
15. 《背影》为刻画一个慈父的形象重点描写的是
A.人物的画貌
B.人物的行动
C.人物的背影
D.人物的语言
16. 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告诉。
B.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胥:相与。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数字。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凶猛。
17.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王无罪岁: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年成。
B.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母孙二人:母亲孙子二人。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庄宗得到天下。
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往往是从突然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18. 沈从文擅长描写的是
A.军旅生活
B.边地湘西生活
C.都市生活
D.市井生活
19. 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
A.五帝时代
B.“三代之英”的时代
C.夏、商、周三代
D.春秋战国时代
二、2.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题
1.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孳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孳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孳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孳:
天:
爪:
离:
2.
请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3.
郭橐驼所说的“植木之性”是什么?
5.阅读曹操《短歌行》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沉吟:
枉:
存:
契阔:
6.
请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译成现代汉语。
7.
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9.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10.
分析《山居秋暝》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1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三、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题
1.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音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什么?
2.
这段话显示了赵七爷什么心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
在听赵七爷的一番话前后,七斤嫂心理有何变化?
5.阅读小说《米龙老爹》片段,回答下列小题:
一个月来,大太阳一直朝着田野喷下灼人的火焰。在这火雨的浇灌下,生命的花朵盛开,欣欣向荣。绿油油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蓝湛湛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诺曼底人的农庄分散在平原上,被又高又细的山毛榉围着,远远望去,好似一片一片的小树林。走到跟前,推开虫蛀的栅栏门,却又叫人以为是一座大花园,因为那些像农民一样瘦骨嶙峋的老苹果树都开了花。黑黝黝的老树干,歪歪扭扭,成行地排列在院子里,向着晴空撑开它们的圆顶,白的白,红的红,光彩夺目。苹果花的清香,敞开的牲口棚里散发出的浓烈气味,还有厩肥堆发酵冒出来的热气掺混在一起。厩肥堆上歇满了母鸡。
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6.
这景物描绘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其中暗寓着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7.
这段描写属于哪。一类描写?它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上有何作用?
9.阅读小说《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形象的?
10.
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
11.
文中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沙子龙的什么样的心态?
四、4.作文
作文题
0. 题目:诚信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