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教育学部分
0.反映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 )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团结协作
D.为人师表
1.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 )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理想国》
3.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5.通过教育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马卡连科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6.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陶冶教育
7.教育起源于( )
A.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B.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
D.阶级的产生
8.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集体活动
9.我国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的阶段是( )
A.高中阶段
B.初中阶段
C.小学阶段
D.大学阶段
10.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1.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旧式分工
D.机器大工业生产与社会主义制度
12.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13.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6.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7.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二、2.心理学部分
0.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 )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理性活动
D.反射活动
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3.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哪个阶段(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4.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5.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6.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
A.有好坏之分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7.下列谁的理论是人格的类型理论( )
A.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C.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D.霍兰德的人格理论
8.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
A.经验的情绪后果
B.参照群体
C.知识水平
D.文化因素
9.性格的ABC理论属于哪个理论流派的内容( )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0.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1.下列哪种公式是比率智商的正式公式( )
A.IQ=×100
B.IQ=×100
C.IQ=×100%
D.IQ=×100%
12.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13.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4.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15.简要说明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16.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功能。
17.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