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选择题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
A.山水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怀古诗
1.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是
A.欧阳修
B.苏轼
C.柳永
D.王安石
2. 下列哪位作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李清照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杜甫
3. 《马伶传》、《报刘一丈书》、《故都的秋》的作者依次是
A.侯方域 宗臣 郁达夫
B.宗臣 侯方域 沈从文
C.侯方域 柳宗元 郁达夫
D.宗臣 柳宗元 沈从文
4.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D.叠字
5. 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论快乐》
C.《季氏将伐颛臾》
D.《论毅力》
6.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
A.称王天下的方法
B.用仁政治理天下
C.夺取王位的方法
D.用武力统一天下
7. 《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8. 鲁迅著名的杂文集有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呐喊》
9.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性格特征是
A.贪婪狂妄
B.老谋深算
C.褊狭昏聩
D.恪守孝悌
10. 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
A.冯谖
B.孟尝君
C.李广
D.程不识
11.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体裁是
A.文论
B.传记
C.寓言
D.寓言性传记散文
12. 《大同》论证理解社会时主要运用了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3. 《陌上桑》的主要内容是写
A.刺史调戏罗敷并遭到拒绝
B.罗敷美貌并热爱劳动
C.陌上采桑的繁忙景象
D.采桑女罗敷夸夫
14. 艾青曾经参加过哪个文化社团?
A.新月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5. 《风波》所描写的事件的社会背景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张勋复辟
D.新文化运动
16. 《断魂枪》的主题是
A.孙老者的沦落
B.沙子龙被人遗忘
C.王三胜的失败
D.江湖艺人的命运
17. 《米龙老爹》一文的叙述特点是
A.第一人称自叙
B.第三人称
C.第二人称
D.第一、第三人称互换
18. 《麦琪的礼物》中的女主人公为给丈夫买圣诞礼物,卖掉了
A.头发
B.祖传怀表
C.首饰
D.玳瑁发梳
19. 《日出》的主题是
A.偏重写人性的悲剧
B.写家庭悲剧
C.偏重对社会悲剧的揭示
D.写性格悲剧
二、2.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题
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列小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2.
诗中大力描写西域的寒冷有何用意?
3.
诗中哪几句是描写人寒冷的感受?
5.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分析“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6.
分析“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的艺术特点。
7.
选出总括本曲内容的句子。
8.
请将“以为李广老,数奇”译为现代汉语。
9.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数奇:
诣:
谢:
绝:
10.
这段文字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作者以此役表现了李广怎样的性格和遭遇?
三、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题
1.阅读《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时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乌龙潭一泓轻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文章的结尾部分描述镇上小商人想借重兴“香市”来榨取农民干瘪的袋里的钱,最后计划落空。这一结尾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2.
在重兴“香市”后,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什么问题?
3.
作者在描述重兴的“香市”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5.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则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只要读读他们底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来;但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
这段文字提及了哪几种读书的方法?
6.
最后一句话“有些书也可以请人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的含义是什么?
7.
这几种读书方法主要针对什么问题?
9.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文章选取“背影”这个角度,好在哪里?
10.
课文写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这是什么原因?
11.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4.作文
作文题
0. 题目:团圆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