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选择题
0. 生长在新疆的马铃薯比生长在平原地区的大,其主要原因是
A.阳光辐射强烈
B.白天温度高
C.降水多
D.昼夜温差大 ( )
1. 逻辑斯谛方程中的K表示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量
C.瞬时增长率
D.周限增长率 ( )
2. 白桦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量太大
B.温度过高
C.温度过低
D.土壤中缺乏白桦生长所需的元素 ( )
3. 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红树林
D.夏绿阔叶林 ( )
4. 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一种生物分布所到之地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种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
A.K值
B.T值
C.N值
D.T0值 ( )
5. 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
A.世纪演替
B.长期演替
C.快速演替
D.以上都不是 ( )
6. 北极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却小。这是适应于
A.低温
B.高温
C.每日照
D.长日照 ( )
7.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这是生态因子的
A.间接作用
B.直接作用
C.综合作用
D.补偿作用 ( )
8. 生态学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分)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哪个顺序是正确的
A.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B.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 )
9.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自生物进入环境的过程 ( )
10.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进入了过多
A.氮、磷
B.有机物
C.泥沙
D.微生物 ( )
11. 克列门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顶级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
B.多元顶极理论
C.顶极格局假说
D.A、B、C都不是 ( )
12. 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全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增加体重1千克,浮游植物的重量为
A.10千克
B.50千克
C.100千克
D.1000千克 ( )
13. 均匀分布是由于种群成员之间进行什么引起的
A.竞争
B.争夺资源
C.种内斗争
D.他感作用 ( )
14. 蚊子种群数量变动是属于
A.不规则波动
B.周期性波动
C.季节消长
D.种群爆发 ( )
15.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在南坡上适宜栽种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荫植物
D.湿生植物 ( )
16. 猕猴既可以果为食又可以小型动物为食,因此,它不可能是
A.第二营养级
B.初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次级消费者 ( )
17. 下列生态系统中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
A.稀树草原
B.淡水湖泊
C.荒漠
D.常绿阔叶林 ( )
18. 生态系统一词首先是谁提出的
A.埃尔顿
B.林德曼
C.奥德姆
D.坦斯利 ( )
19. 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氧化亚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 )
二、2.填空题
0. 具有______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因为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1. 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2.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______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3. 用浅蓝色塑料薄膜育秧与用五色塑料薄膜相比,前者插秧后成活率______于后者。
4. 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引起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的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为______。
5. 某些植物分泌出的酚类物质,抑制了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发育,对土壤中氮素要求高的丛生禾草______生长。
6. ______是种群固定增长能力的唯一指标。
7. 菌根、根瘤都是______的典型例子。
8. 物种地理变异的类型可分为梯度变异、生态型和______。
9. 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该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常用K表示。
10. 新种群也可能是起源于一个占有单一生境的种群,或者说是起源于一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内,这种类型的种群形成叫做______形成。
11. 瞪羚与猎豹在奔跑上的协同进化是:瞪羚为了逃避被捕食,跑得越来越快,这种生存压力也促使猎豹加快奔跑速度。这是建立在生存竞争上的______。
12. 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13.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影响______。
14. ______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地带,这种过渡地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变化很突然,有的则表现为逐渐过渡。
15. 一般用______来衡量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
16. 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靠______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17. 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生命,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体之间的______,形成了今天在地球表面生存的两百多万个物种。
18. 由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寄生性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类型的食物链。
19. 橡胶植物、树脂植物、糖料植物、蛋白质植物、饲料植物和绿肥植物是______种类植物。
三、3.判断题
0. 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
A.正确
B.错误
1. 生物的偶见种可能是由于其他生物或外来因素偶然地带到陌生种群中的,是这个种群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生物种类。( )
A.正确
B.错误
2. 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 )
A.正确
B.错误
3. 当生物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时,由于种群压力增加,种群数量会趋于下降。这是自然对生物种群的调节。( )
A.正确
B.错误
4. 次生演替的方式和趋向是多种多样的。( )
A.正确
B.错误
5. 在稻田里,如果水稻植株密度低,个体发育条件好,有效分蘖多,每穗粒数多,稻粒大;如果种植密度高,个体发育条件不变。( )
A.正确
B.错误
6. 大气对流层中臭氧浓度的增加,可吸收地球表面反射回宇宙的红外辐射,使地球气温升高。( )
A.正确
B.错误
7. 风力、水力和生物资源等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
A.正确
B.错误
8. 世界人口迅速的增长,是土地承受压力的原因之一。( )
A.正确
B.错误
9. 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pH小于7而形成的。( )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从不同的角度,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1. 种群的主要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2. 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五、5.论述题
0. 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