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单项选择题
0.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仁
B.仁政
C.王道
D.霸道
1. 下列文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
A.《冯谖客孟尝君》
B.《民贵君轻》
C.《秋水》
D.《离骚》
2. 据传《左传》的作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左丘明
D.司马迁
3. 《国语》一书主要反映的思想是( )
A.儒家的崇礼重民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法家的法制思想
4. 提倡“诗主抒情,不贵奇巧”的诗人是( )
A.吴伟业
B.王士稹
C.袁枚
D.顾炎武
5.《秦晋殽之战》中哭师止秦袭郑的人物是( )
A.杞子
B.蹇叔
C.原轸
D.文赢
6.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抒情方法是( )
A.借事抒情
B.直抒胸臆
C.借比喻抒情
D.借景抒情
7. 《徐文长传》写作者读徐文长《阙编》诗,“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对刻画人物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 )
A.对比反衬
B.侧面烘托
C.铺垫衬托
D.象征暗示
8. 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是( )
A.方苞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士稹
9.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
A.蒹葭苍苍
B.在水一方
C.道阻且长
D.宛在水中央
10. 对于《离骚》一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抒情诗
B.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C.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悼亡诗
11.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
A.飘逸豪放
B.雄浑狂放
C.沉郁顿挫
D.清刚劲健
12. 从主题内容上看,《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一篇( )
A.悲剧
B.讽刺喜剧
C.颂扬喜剧
D.正剧
13. 下列属于冯梦龙“三言”的是( )
A.《警世通言》
B.《喻世恒言》
C.《醒世名言》
D.《警世名言》
14. 《菉竹山房》的作者是( )
A.茅盾
B.老舍
C.钱钟书
D.吴组缃
二、2.多项选择题
0. 《晏子对齐侯问》一文的艺术特点有( )
A.运用双重比喻,反复论证
B.运用典故,形象逼真
C.说理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接受
D.论述深刻,富于哲理
E.语言精当、贴切
1. 下列作品属于鲁迅杂文集的有( )
A.《呐喊》
B.《坟》
C.《朝花夕拾》
D.《野草》
E.《且介亭杂文》
2.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
A.《雾》
B.《家》
C.《雨》
D.《春》
E.《秋》
3. 下列属于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的是( )
A.欧.亨利
B.莫泊桑
C.屠格涅夫
D.契诃夫
E.雨果
4. 下列属于老舍创作的话剧的是( )
A.《骆驼祥子》
B.《四世同堂》
C.《月牙儿》
D.《龙须沟》
E.《茶馆》
三、3.古文翻译题
1.解释下列括号内的词语: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
盂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3.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4.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7.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8.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四、4.名句默写题
0.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节选))
1. ____________,桂枝为笼钩。____________,耳中明月珠。(《陌上桑》)
2. ____________,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五、5.阅读理解
1.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目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绝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 992年版,有删改)
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2.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一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3.
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
4.
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6.过秦论
贾 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成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篇史论大部分的篇幅用于叙史,上起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至秦朝灭亡。用心体会这篇文章的内容,然后说说你对作者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怎样理解的。
7.
本文多方面运用了对比方法,对突出中心起了很好的作用。试从文中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六、6.作文
0.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文,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说理透辟,气势雄健,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成就斐然,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