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23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一、1.选择题

0. 下列关于生态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内容和涉及领域广泛、研究方法多样
B.是有系统、分层次、综合性的整体
C.每一个高层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所不具有的某些叠加整体特性
D.研究方法是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段

1. 生态学的分支科学分类法有(  )。

A.四种
B.五种
C.六种
D.七种

2. 具体的生物体或群体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叫做(  )。

A.生态因素
B.生境
C.直接环境
D.范围

3. 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

A.光照
B.温度
C.雨水
D.坡度

4.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个因子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程度,则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是(  )的具体表现。

A.李比希最低率
B.耐性定律
C.有效积温法则
D.不可替代性作用

5. 下列植物属于耐阴植物的是(  )。

A.槐
B.红豆杉
C.侧柏
D.松

6. 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有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A.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蓝、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7. 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  )的限制。

A.光照周期
B.雨水分布
C.极端温度
D.有效积温

8. 当植物的一些组织受到损伤,自然落叶是减少植物体内液体外渗的方式。这是植物的(  )特点。

A.防卫反应
B.补偿作用
C.协同进化
D.他感作用

9. 自然界中符合“S”形种群增长的生物是(  )。

A.蘑菇
B.酵母
C.小麦
D.水稻

10.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落,甚至出现种群灭亡。最易出现这种情形的生物类型是(  )的种群。

A.出生率高
B.生长快
C.成熟晚
D.个体小

11. 生物“自疏”和“他疏”的现象是受(  )因素的直接影响。

A.密度
B.性别
C.领域
D.社会等级

12. 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  )作用。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他感

13. 对于水域环境中的种群来说,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  )。

A.生物间相互竞争
B.生物间相互捕食
C.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D.动物社会行为

14. 优势种对群落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同时它也决定着群落内较大范围内的生境条件,这些生境条件又决定了群落内的其他物种的(  )。

A.种类和密度
B.盖度和密度
C.种类和数量
D.盖度和数量

15.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即(  )。

A.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
B.物种的丰富度和信息的紊乱
C.物种信息的紊乱和均匀性
D.物种的均匀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

16. 下面的动物既是三级肉食动物,又是第三级消费者的是(  )。

A.狼
B.鹰
C.蛇
D.鼠

17. 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

A.5mg/L
B.9.8mg/L
C.98mg/L
D.500mg/L

18.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

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
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

19. 人类利用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能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这些能源为(  )。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直接能源
D.再利用能源

二、2.填空题

0. 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和苏联学派是在生态学的______时期产生的。

1. 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间休息,我们称之为______,如大多数鸟类和许多灵长类动物。

2. 只有当昼夜长短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是______日照植物。

3. 温周期现象是指生物对温度______变化的反应。

4. 生长在欧亚大陆寒带、温带地区的许多小型鸟类,通常冬季停止繁殖,到春季开始繁殖。在秋季因寒冷而停止繁殖以前,这些种群的数量______。

5. 小麦中有甜菜混入以后,小麦的死亡率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这种现象是小麦种群在甜菜密度的压力下,产生了______作用。

6. 浮游生物的爆发,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即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水中______等营养物质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这些浮游生物骤然增殖造成的。

7. 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1880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8. 森林的林冠、树枝都能截留降水,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更能阻截地表径流。森林对涵养水源、______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9. 鲢鱼和鳙鱼是上层鱼,主要吃浮游生物;而青鱼和鲤鱼是底栖鱼,前者喜欢吃螺蛳,后者是杂食性的。通过混养,既减少了对资源的竞争,又扩大了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鱼类群落的代谢功能,增加了生产力。这是利用了水生动物的______现象。

10.叶面狭窄、有茸毛、卷叶、气孔下陷、有蜡质层、机械组织发达,这些植物具有______的形态结构。

11. 种群调节不是无限的,它围绕着平均密度做上下波动。另外,种群原来的基数不同。调节向结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密度。这说明种群调节具有一定的______。

12.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这些是人对______演替的影响。

13. 草原生态系统从垂直分布来说可分为______、地面层和根层。

14. 长生演替系列常包括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______阶段和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15. 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_____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

16.温室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 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18. ______是生态学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9. 世界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2%,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______。

三、3.判断题

0. 从生态学发展的时期看,研究动物生态学的时间比研究植物生态学的时间要早。(  )

A.正确
B.错误

1. 根据与环境中水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生态类型, (  )

A.正确
B.错误

2. 虽然海洋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比较稳定,但是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的变动。(  )

A.正确
B.错误

3. 种群内调节的结果能够使种群趋于稳定,因此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

A.正确
B.错误

4. 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着一些并不属于气候顶级群落的群落。(  )

A.正确
B.错误

5. 金鱼藻→蜉蝣→鳙鱼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A.正确
B.错误

6. 高粱、玉米、小麦等植物都是抗旱性强的植物。(  )

A.正确
B.错误

7. 一个物种可以同时占有两个或更多个营养级。(  )

A.正确
B.错误

8. 反硝化作用可以在北极冻原和地下深层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

A.正确
B.错误

9. 地球上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国家发展的速度也不均衡。(  )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几个类型?

1. 生物休眠时的特点是什么?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5.论述题

0. 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