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33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一、1.选择题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0.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

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
C.归纳论证
D.演绎论证

1. 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句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 《郑伯克段于鄢》中详写的是

A.骨肉纷争的始末
B.战争的经过
C.置姜氏于城颖的经过
D.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3. 《李将军列传》中作者将李广和李蔡加以对比的目的是凸显李广

A.勇猛善射的武功
B.体恤部下的武德
C.终生未封的遭遇
D.治军简易的特点

4. 陶渊明《饮酒》是一首

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古诗
D.五言绝句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作者怀念的对象是

A.弟弟
B.父亲
C.友人
D.妻子

6.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拟人
B.夸张 比喻
C.拟人 夸张
D.排比 比喻

7. 《大同》选自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左传》

8.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散文?

A.奏疏
B.书信
C.辞赋
D.小说

9. 《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刘向
B.左丘明
C.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0. 《马伶传》中的“分宜”、“昆山”依次指

A.分宜人、顾秉谦
B.严嵩、昆山人
C.严嵩、顾秉谦
D.分宜人、昆山人

11. 柳永的词集是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淮海词》
D.《稼轩词》

12. 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

A.孔子和孟子
B.庄子和老子
C.苟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3.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骈赋
B.抒情小赋
C.文赋
D.骚体赋

14. 郁达夫创作的散文名篇有

A.《白杨礼赞》
B.《荷塘夜色》
C.《故都的秋》
D.《箱子岩》

15. 《香市》中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再写重兴的香市,采用的手法是

A.先扬后抑
B.铺垫
C.侧面烘托
D.反衬

16. 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列:职位。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十兵。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疲惫。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中间。

17.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奚以自多:会自傲自夸。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舅夺母志: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的守节之志,即强迫母亲改嫁。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庄宗得到天下。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不为生事:不是为了生出事情来。

18. 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A.幽居养静
B.熟习辞令
C.改变气质
D.增长才干

19. 《前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至何处时所作

A.杭州
B.密州
C.黄州
D.湖州

二、2.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题

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无乃:
  是:
  过:
  以为:

2.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

3.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5.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郡、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来:
  举:
  治:
  施:

6.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7.
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方其系燕父予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请将“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组:
  函:
  抑:
  本:

10.
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11.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题

1.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2.
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5.阅读《米龙老爹》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他一旦动手杀了那个骑兵以后,就念念不忘,一直想着:“杀昔鲁士人!”他恨他们,他对他们怀着一个既贪财而又爱国的农民才会有的那种阴狠的、强烈的仇恨。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有他的主意。他等了几天。
  他对战胜者是那么谦恭,既殷勤而又驯服,所以他们让他自由来去,随意进出。每天晚上他都看见有传令兵出发。他跟士兵们经常接触,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一天夜里,他听到骑兵们前往的那个村庄的名字以后,就出去了。
  他走出院子,溜进树林,到了石灰窑就连忙钻进那条长坑道。他在地上找到那个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
  然后,他在田野里转来转去,一会儿爬,一会儿躲躲闪闪地沿着斜坡走,只要有一点响声就注意听,像违禁偷猎的人那样紧张不安。
  他认为时间到了,就来到大路边上,藏在荆棘丛里,继续等着。将近半夜十二点,硬土路面上终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他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准了只有一个骑兵过来,就做好准备。

这段文字中的主人公是谁?

6.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7.
从这段文字来看,主人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9.阅读《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作者通过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一字)?

10.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二字)?

11.
这四句话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寂静的气氛?突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 (限一字)?

四、4.作文

作文题

0. 挪威人捕捞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地想让鱼活着抵港。但他们的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只有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在鱼槽里放进一条姑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会因环境陌生而四处乱游,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能活蹦鲜跳地到达渔港。此现象即为“鲶鱼效应”。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