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选择题
0. ( )是获取原始资料的必要和直接的手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
A.实验研究
B.系统分析
C.野外调查研究
D.数学模拟
1. 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下降型
D.不规则型
2. 耐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
A.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B.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C.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
D.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
3. 能够使原生植物群落复生的条件是( )。
A.土壤和植物的繁殖能力
B.气候和植物的种子来源
C.土壤和植物的种子来源
D.气候和植物的繁殖能力
4. 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
A.生物种类
B.地球自转
C.纬度或经度的递变
D.气候条件
5. 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与K1、K2决定物种1和物种2的竞争结果。如果物种2取胜,物种1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
6. 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
A.生态环境
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
C.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
D.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
7. 队群落角度看,多样性的含义是( )。
A.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数目或丰富度
B.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均匀度
C.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D.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需要的面积
8. 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气候学派
B.自动调节学说
C.生物学派
D.法瑞学派
9. 下列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
A.天敌被大量捕杀后,雷鸟种群因球虫病大量死亡
B.植物发展了有毒化合物的产生,食草动物体内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
C.真菌菌丝穿入到松树根部,为植物提供氮元素和矿物质,松树为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D.大豆被动物啃食后,能通过增加种子粒重来补偿豆荚的损失
10. 生态效应指的是( )。
A.在空间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那些最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和空间的种,能较好地生长,并在竞争中取胜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C.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通过对种群大小施压,影响种群内个体的适应性,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1. 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12. 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13. 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将演替划分为( )。
A.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
B.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世纪演替和长期演替
D.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
14. 由染色体的变化引起生物特征改变的变化是( )。
A.DNA突变
B.RNA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5. 单元顶级和多元顶级之间的真正差异可能在于( )。
A.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时间因素
B.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时间因素
C.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结构因素
D.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结构因素
16. 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17. 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18.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又称为( )。
A.第二营养级
B.二级消费者
C.二级肉食动物
D.顶部肉食动物
19. 自然选择有一定的方向性,这是由于( )。
A.种群内部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B.种群之间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C.环境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D.个体之间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二、2.填空题
0.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四个阶段。
1.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种生物的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一过程称为______。
2. 夏绿林或夏绿木本群落,又称______,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典型的地带性植被。
3. 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 群落的命名,就是给表征每个______的群落定以名称。
5. 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______。
6. 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7. 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种类植物耐阴的程度不同而已。
8. 豆科植物与______结合形成根瘤,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
9. 在某些地方,乔木常常都长成畸形,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旗形树”,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10. 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
11. 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壤,另一个是______。
12. 种群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如按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个体占总数的百分率称为______。
13. 旱生演替从裸岩开始。裸岩表现的生态环境异常恶劣:没有______,光照强,温差大,没有水分,十分干燥。
14. 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芦苇、香蒲等直水生植物出现。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卞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备陆生环境的特点。这是水生演替系列中______期的特点。
15. 利用化学能的细菌在合成有机物时,利用的不是______,而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16. 现在生物群落命名,一般会根据以下三个方面:①其主要优势种或种的某些个体的集群;②______的主要生活方式;③为群落所占有的栖息环境,具有极明确的栖息条件的特点。
17. 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______。
18. 沙漠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靠植物体的______这部分器官完成。
19.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______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酸雨问题。
三、3.判断题
0. 米象的数量增加呈现为“S”形的增长曲线。( )
A.正确
B.错误
1. 海岸潮汐带的一些蚌类是均匀分布的。( )
A.正确
B.错误
2. 当离子被植物吸收后,土壤溶液又不断从水中吸取离子来补充土壤离子的含量。( )
A.正确
B.错误
3. 几个养鱼池里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 )
A.正确
B.错误
4. 在一个群落中,可能只有一个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单建群种群落。( )
A.正确
B.错误
5. 小型啮齿类动物是革蜱的主要宿主,当小型啮齿动物种群的密度增大,就会出现革蜱的数量高峰和革蜱中脑炎病原体感染率的高峰,使得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
A.正确
B.错误
6. 一种生物就是一个遗传库,保存遗传库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新食品,制造新医药。( )
A.正确
B.错误
7. 大型动物的生态效率低于小型动物。( )
A.正确
B.错误
8.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A.正确
B.错误
9. 由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包括没有被光合作用固定的日光能量和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什么关系?
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五、5.论述题
0. 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