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39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一、1.教育学部分

0.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是在课程实际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1. 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表法
D.暗示教学法

2.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   )。

A.继承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3.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培根

4. 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   )。

A.政治素质
B.绩效
C.道德素质
D.思想观念

5. 把教学过程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解决一应用”等教学步骤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6.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表现形式是(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科课程

7. 强烈的闪电可以降低人的听觉感受性,这是由于(   )。

A.错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相互作用

8. 影响和制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与革新的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人口状况

9. 目标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泰罗
C.斯塔克
D.斯克里文

10. 一个内容较多的学习材料,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   )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11. 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B.生产劳动
C.生物界
D.动物本能

12.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3.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4. 同一年龄阶段的两个男生,一个数学能力强语言能力弱,而另一个则相反。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体差异性

15.填空题
______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拉开了序幕。

16. 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7. 英国学者保罗.朗格郎提出了______思想。

18. 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______。

19. 学生个体的______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0.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______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21. 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______。

22. 保罗.朗格郎认为,数百年来把人一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的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于是提出______思想。

23. 用榜样人物优良品德来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叫______。

24.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改进、激励和______。

25. 狭义的教育指的是______。

26.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强调______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27. 义务教育具有______和普遍性的特点。

28. 学生具有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29.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__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30.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论和“______”教学理论。

31.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______。

32.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______。

33.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______。

34. 教育是______的______,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35.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什么?

36.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7. 你对教育的本质是如何理解的?

38. 学生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39. 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其实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0.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试述教师的劳动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2.心理学部分

0.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机能活动
D.意识活动

1.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反射弧

2. “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 学生通过对多个大小不一的圆的实际测量,独立探索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接近一个常数3.14这种学习属于(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4. 闻到苹果的香味,看到苹果红色的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5. 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6. 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证明:过度学习的量达到何种程度时记忆效果最好?(   )

A.0.5
B.1
C.1.5
D.2

7.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8.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感觉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9. 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0. 小王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写作,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很差。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   )。

A.智力结构的差异
B.发展过程的差异
C.发展水平的差异
D.发展速度的差异

11. 创造性思维是(   )。

A.发散思维的表现
B.直觉思维的表现
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D.想象力的表现

12. 司机一边把握方向盘,一边注意行人、车辆及交通信号,这表现了注意的(   )。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13.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与综合
B.抽象与概括
C.比较与分类
D.系统化与概括化

14. 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5. 聋哑人“以目代耳,学会看话”,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联觉

16. 一个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   )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17. 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需要

18. 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   )意志品质弱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9.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体现了个性心理特征中(   )最具稳定性。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需要

20.填空题
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________和________。

21.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 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不变,因为注意存在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做________。

23. 韦克斯勒的智力量表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分量表。

24. 意志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5. 记忆表象的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26.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________和习惯化了的________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27. 有意后注意是在_______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_______的注意。

28.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________、________、归属与爱的需要、________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9. 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方向的阶段是________。

30.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________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31. 目标冲突主要有________、双避冲突、________和多重趋避冲突。

32. 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

33.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指向性和________。

34. 意志行动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35. 有意后注意是在_______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_______的________注意。

36.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37. 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________。

38.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叫做________。

39.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叫做________。

40.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41. 什么是动机?引起动机的条件是什么?

42.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43.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4.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45.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