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教育学部分
0.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1. 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2.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 教师表率作用的主要表现是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4. 《论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 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6.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7.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8. 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9. 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
A.教学工作的教师
B.德育工作的教师
C.学生工作的教师
D.团队工作的教师
10. 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方法
C.教材
D.学科课程标准
11.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组成部分的是在
A.1911年
B.1912年
C.1957年
D.1958年
12.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
13. 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14.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说明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5. 说明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依据和表现。
16. 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17.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论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2.心理学部分
0.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1. 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可划分为( )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B.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C.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D.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2. 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4. 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5. 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6. 1937年出版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
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
7. 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8. 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改变
9. 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总和模式
10. 情绪、情感是在人的哪种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
A.动机
B.认识
C.个性
D.态度
11. 下列选项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2.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13.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15. 简要说明人格的特征。
16. 简要说明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
17.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