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教育学部分
0.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感性知识的方法叫(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 )。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
3.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育方针
B.教学原则
C.课程计划
D.学科课程标准
4. 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5. 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6.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全民性
B.等级性
C.生产性
D.阶级性
7.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
A.具体细则
B.基本要求
C.方针政策
D.主要技能
8. 在下面的四种教学方法中,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实验法
9.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又称( )
A.道德教育过程
B.政治教育过程
C.德育过程
D.思想教育过程
10.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11.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12.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13.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14.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哪些?
15.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16.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哪些?
17.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二、2.心理学部分
0.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视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2.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3. 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理解
B.巩固
C.掌握
D.应用
4. 通过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
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技能
D.思维活动
5. 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外部的、稳定性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6. 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7. 在下列哪种教养方式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 )
A.权威型教养方式
B.放纵型教养方式
C.民主型教养方式
D.散漫型教养方式
8. 自由联想与疏导宣泄的治疗方法属于( )
A.精神分析治疗
B.行为矫正治疗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9. 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10. 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幻想
11. 在全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12.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13.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14.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什么是意志?意志有哪些基本特征?
15.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6. 简述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表现。
17.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