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31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一、1.选择题

0. 按环境的主体对环境分类,可分为(  )。

A.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
B.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C.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1. 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氧、磷等矿物质过多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一现象属于(  )。

A.生态入侵
B.种群平衡
C.种群爆发
D.季节消长

2.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是(  )。

A.终生寄生关系
B.暂时寄生关系
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

3. 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几个阶段,分别是(  )。

A.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B.裸地形成、物种传播、物种定居
C.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4. 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
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

5. 鹿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此现象是(  )对生物生理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
B.日照强度
C.常年温度
D.有效积温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有关
B.土壤水分与植物高度有关
C.土壤水分过少,使植物生理反应加快
D.土壤水分过多,使植物生长减缓

7. 鹿群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鹿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上升
B.日照时间加长
C.光照强度增强
D.食物质量提高

8. 因橡树的花朵被冻死,使橡实的产量大大下降,这使冬季松鼠的数量也下降,这是(  )的结果。

A.气候因素调节
B.生物因素调节
C.食物因素调节
D.自动调节

9. 下列现象中植物表现出对其他生物种类的影响产生相应对策的是(  )。

A.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造成危害
B.豆科植物的供氮结构
C.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10. 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  )。

A.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
B.群落中结构的分布不均匀
C.群落中能量的分布不均匀
D.群落中信息的分布不均匀

11. 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  )。

A.多种生物种群
B.共生生物种群
C.伴生生物种群
D.共建种群落

12. 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13. 生态系统的能量损耗主要存在于(  )。

A.吃人的能量
B.与呼吸有关的能量
C.与消化有关的能量
D.未消化的粪便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热散失

14. 寄生食物链是(  )。

A.青草→羊→虎
B.绿藻→虾→小鱼
C.鼠→跳蚤→细菌
D.蛹→鸡→狼

15. 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

A.最多的
B.最少的
C.最适当的
D.居中的

16. 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  )。

A.生态群落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
B.营养级的数目不限,是一个动态系统
C.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功能
D.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17. 下列关于能量和物质循环正确的说法是(  )。

A.能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方向逐级流动
B.生态系统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往返流动
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D.循环”一词意味着这些化学物质可以被永远重复利用

18. 生物量是(  )。

A.一片森林中松树的数量
B.一片森林中啄木鸟或松塔牛肝菌的重量
C.一片森林中一批田鼠的数量
D.一片森林中松树上的叶片的数量

19. 生态系统中能流的效率公式是(  )。

A.同化效率=固定的太阳能/吸收的太阳能(植物)
B.同化效率=摄取的食物能/同化的食物能(动物)
C.生长效率=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D.生长效率=营养级摄取的食物能/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二、2.填空题

0. 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生态学______分类中的一员。

1.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最初时期主要沿用______科学的方法,实验室研究是一种补充手段。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能够______某种生态状态,观察生物的某种特征。

2. 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栖息在一定区域内______个体的集合。

3. 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和______是对抗性的关系。

4. ______指动物群体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5. 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型竞争和______两类。

6. 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______。

7. 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______。

8.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并不能利用所有的光波,只有可见光区中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把这部分辐射叫做______。

9. 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三个区,即:______、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

10. 森林的年龄是森林______的指标。

11. 物种扩散分为______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

12. 解决生态失调要依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______。

13.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长期超载放牧,使某些优质草类大大减少,有毒的、带刺的劣质草类增加,草原生态系统草的种类改变,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载畜量下降,这是生态平衡的失调在其______上的表现。

14. 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如象、犀牛、熊猫,以获得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工厂排放污物,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

15. 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属于______性自然资源。

16. 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17. 生态环境资源因素是人口因素之外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生态环境资源的______性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8. 将农业废弃物秸秆通过糖化过程变为饲料,然后用牲畜排泄物及秸秆残渣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的残余废料可以用来养蚯蚓,而后把最终残余物返回农田,这是生态农业中物质、能量______利用系统类型。

19.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使污染物浓度或毒性逐渐降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洁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水体有______能力。

三、3.判断题

0. 减少细胞内水分,加快代谢速率,是植物具有抗高温能力的原因。(  )

A.正确
B.错误

1. 限制性作用决定着种群的增长趋势。(  )

A.正确
B.错误

2. 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作为篱笆被引入澳大利亚。到1880年仙人掌生长茂盛,植株高大,面积迅速扩充,行人难以通行。这是生态入侵的表现。(  )

A.正确
B.错误

3. 狼借助嚎叫声表示它是某块领域的占有者。(  )

A.正确
B.错误

4. 由于冬季寒冷,夏绿林内乔木的树干均有厚而粗糙的树皮,冬芽具鳞片,有时还有树脂的保护。(  )

A.正确
B.错误

5. 植被垂直分布是植物水平分布的“缩影”,因而两者之间在外貌上是相似的,结构也是相同的。(  )

A.正确
B.错误

6. 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

A.正确
B.错误

7. 从人类开展化学固氮之后,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就被迫加快了。 (  )

A.正确
B.错误

8. 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的阶段时,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比例就没有明显变动了。(  )

A.正确
B.错误

9.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而不是把资源视为获得财富的手段。(  )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按照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几类?

1. 地形对生物的作用因素有哪些?

2. 什么是温室效应?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五、5.论述题

0. 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