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成人高考高升本、专科《语文》模拟试卷六: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五类型题目
2012年成人高考高升本、专科《语文》模拟试卷六: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五类型题目
一、基础知识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龌龊(chuò) 怅(chàng)然 咬文嚼(jiáo)字
B.沟壑(hè) 岱(dài)宗 既往不咎(jiū)
C.信笺(qiān) 恩赐(Cì) 杳(yǎo)无音信
D.黯(àn)然 剖(pǒu)析 厉兵秣(mò)马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骨梗在喉 声东击西 性格粗犷 莫明其妙
B.助纣为谑 出人头地 销声匿迹 渎于职守
C.沽名钓誉 倚马可待 浅斟低唱 幡然悔悟
D.金榜题名 岁月荏苒 一股作气 及笄年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蜡像馆的蜡人都是根据真人制造的,同真人一样高。
B.她被港台报纸捧为“超级明星”,却比从前还是那样勤奋努力。
C.事情发生后,刘主任马上同党委成员研究,决定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讨论。
D.这所医院组成了一个以领导、医生、护士三结合的防治小组,经常深入农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B.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C.他对这个问题的过激看法,不能不说是失之偏颇的。
D.普通美国人的理智举动让人感叹赞许,相比之下,美国那些不以赖账为耻,反而振振有词的政客们则只能叫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的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B.为了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一大早,大家就拼命地开始干起来。
C.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
D.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情感。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三大公害之一,理应加以限制。但是, 有实验表明,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下,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有些蔬菜会减收800/0以上。实际上,不同化学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很不相同的,我们要禁止使用那些高毒、剧毒和在人体内可能长期残留的农药。
A.有一些病虫害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所以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也就还不能限制使用农药
B.限制不等于不用,这是因为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
C.事实上还不能加以限制,因为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
D.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因此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
二、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7.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①彗星并非像地球那样是永久存在的星体,也不属于小行星一类。当彗星绕太阳运行时,其中一部分将蒸发且永不再来。问题在于,彗星有可能并非在太阳灼热“怀抱”中完全蒸发、消失。实际上,如果彗星位于太阳附近过久,那么它必将走向最终的消亡。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彗星总能在其大部分形体蒸发之前脱离这一环境。
②当彗星上的冰气化后,就只剩下一些粉末,这些粉末在彗星表面形成了一个外壳。1986年,人们通过探测器对“哈雷彗星”进行观测时发现,这颗彗星的表面覆盖着一望无际的岩石灰尘。这种岩石外壳就像是从蒸发体上切下来的一样。
③尽管如此,彗星体内的一部分物质在每次接近太阳时都会损失掉一些。因此,彗星的寿命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即使是形体巨大的彗星在成百上千次地接近太阳后都必将步入消亡。天文学家们曾对一些小型的彗星进行了观测,发现它们当中的一些坠入太阳后,就永远地消失了,而另一些则自动破裂,然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些彗星只剩下了一个岩石芯,不过,很难将它与小行星区分开来。其他一些几乎所剩无几。同时,气体蒸发并分散到空间里,尘埃微粒也伴随着气体蒸发而分开来,并运动到彗星轨道中,沿轨道飞,逐渐变得稀疏,但是在彗星通常所在之处却仍保持得很密集。
④1833年11月13日,地球和一个已经死亡了的彗星的尘埃云相撞。但这一碰撞并没给地球带来什么损失;相反,却呈现出一片壮观的景象。当时,新英格兰上方的天空变得像放焰火一样。无数的尘埃微粒穿过大气层形成了线条状,又逐渐变得像正在下落的晶莹发亮的雪花状,但最终还是没能到达地面。旁观者们被这种情景吓得不知所措,他们以为天上所有的星星正在下落。启示录上曾写道:“世界末日到’来之际,群星将会从天而降。”于是乎,人们便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转眼到了第二天,太阳仍像往常一样升起在天空,而第二天晚上,天空中依旧是群星璀璨。
⑤一年在有些时候天空中的陨星数量比平时要多,但1833年却是个例外,因而它激发了科学家们对陨星更进一步的研究。“这一环境”指的是( )
A.彗星运行的环境。
B.地球附近的环境。
C.彗星形成的环境。
D.太阳附近的环境。
8.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彗星的毁灭一定与太阳有关。
B.彗星在太阳灼热的“怀抱”中过久,必将走向灭亡。
C.彗星每接近一次太阳,就会受到一次损失。
D.彗星不是一个永远存在的星体。
9.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彗星每次接近太阳时,损失的是表面上的冰气。
B.形体巨大的彗星也会消亡。
C.当彗星只剩下岩石芯时,就变成了小行星。
D.彗星在运行时,不会自动消失得无影无踪。
10.第④段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 )
A.地球曾经和死亡彗星的尘埃云相撞过。
B.地球与彗星尘埃碰撞,景象十分壮观。
C.彗星毁灭的时候,就是“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的说法是错误的。
D.地球和彗星尘埃相撞后,太阳依旧升起。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1~15题。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淳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蕈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什么?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12.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3.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理由是 。
1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15.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文言文阅读(25分)
16.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部,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日:“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日:“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日:。玉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①上:指刘邦。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一句的意思是
17.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
18.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是
19.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这首七言绝句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的第一首。瑚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郊外“半山园”时的朋友杨德逢的别字。整首诗全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怀。(1)一、二句写的是杨家何处的景物?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品质?(3分)
(2)三、四句写的是杨家何处的景物?主要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3分)
20.整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五、写作
五、作文(70分)
21.
阅读下面的表格,请说明表格的内容,并就表格所反映的情况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我国不同时期文盲情况统计表
22.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