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预测试卷3:本套试卷总分:150分;共有7大题;测试时间:120分钟
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预测试卷3:本套试卷总分:150分;共有7大题;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一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2.
第 1 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4.选出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C.今天,《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农民爱看喜盈门》的文章。
D.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
6.
第 3 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长乐县开展送电影到乡村的文化活动。2月12日,放映公司到偏远的阊云村放映电影《天地英雄》,村民争相前往观看,出现十室九空的盛况。
B.这个人简直不可理喻,明明是他撞了人还振振有辞,还是请交警来处理吧。
C.新领导班子着力整顿学风,以前公司里不正常的干群关系也改弦更张了。
D.你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你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8.
第 4 题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象是受到了歧视
B.遇事要积极思考,进行分析,要想到问题的两面,三面以致多面,一定要避免一点论
C.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惟其如此,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
D.文章流畅诚然很好,但主要的还在于内容
10.
第 5 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直言仗义执言处事立身处世
B.修养休养生息启示招领启示
C.淹没湮没无闻旁证旁征博引
D.行迹形迹可疑声张伸张正义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研究人员称,上述结果首次以有说服力的临床数据,通过药物治疗来戒除可卡因毒瘾是可能的。
B.他来自北方一个偏僻的山村,所以思想保守,甚至僵化,很难开展工作
C.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D.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有8千万元。
二、选择题二
二、(12分,每小题3分)
2.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7~10 题:
第 7 题 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4.
第 8 题 对画横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俗。
6.
第 9 题 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8.
第 10 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三、现代文阅读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三、(25分)
2.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11~15 题:
第 11 题 第二段画横线的“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指的是怎样的现象?
4.
第 12 题 结合阅读材料,指出第三段画横线的文字的含义。(5分)
6.
第 13 题 为在科学界弘扬“伦理”,爱因斯坦采取了哪些行动?
8.
第 14 题 从文中居里夫人、为法西斯效力的德国科学家、巴丁、达尔文以及那些“杰作,,制造者们的事例,归纳出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伦理”的内涵。(6分)
10.
第 15 题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爱因斯坦所说的“伦理”,是指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
B.苟子的话的意思是,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C.从事科技工作的人要重视道德修养,因为“若不正己,岂能正物”? >>>>>
D.巴丁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这种人能否给他诺贝尔奖,成了一桩“公案”。
E.成功和失败对于科技工作者都是严峻的考验,考验的是他们是否具有“伦理的信念”。
四、文言文阅读
2.
根据下列内容在 16~18 题进行改错
第 16 题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遭到火灾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②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③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⑤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⑥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傈。
A.①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⑤⑥
4.
第 17 题 当听到朋友王参元家里失火后,柳宗元不但不去慰问,反而祝贺,还写了这封祝贺信,为什么呢?
6.
第 18 题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
(2)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
口。
译文:__________
(3)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译文:__________
五、诗词阅读
2.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4.
第 20 题 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六、作文一(20分)
2.
第 21 题 一次慈善家好不容易帮助某个青年治好了腿疾,没想到这个青年后来成了抢劫犯。这位慈善家深有感慨地说:“我只是想让他尽快走起来,却没有教他应该往哪里走。”请以此事为话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短文。
七、作文二(50分)
2.
第 22 题 作文题目:干粮与猎枪(50分)
一位大学校长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就好像一个猎人进入森林,我们不仅要给他足够的干粮,还要给他一枝猎枪。”根据这段话,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