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讲解了应付债券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以及在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中的具体操作。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得出的结果。这些调整包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并根据实际利率法调整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并累计摊销额,同时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只适用于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是指用于折现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计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利率,以计算当前账面价值。
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期初摊余成本 + 当期的投资收益 - 当期的现金流入 -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期初摊余成本是指投资的初始实际支付,即公允价值加上相关费用。
如果没有发生减值,摊余成本就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即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尚未摊销的金额)的总和。如果发生减值,则摊余成本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
针对企业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首先,企业发行债券时应根据实际收到的金额记账,借方为"银行存款"等科目,贷方为对应的本科目(面值)。如果存在差额,则还应进行利息调整,借方或贷方为本科目。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则应根据实际收到的金额记账,借方为"银行存款"等科目,贷方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部分的面值。同时,根据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贷方记账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如果存在差额,则还应进行利息调整,借方或贷方为本科目。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根据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费用,记为借方的"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同时,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记为贷方的"应付利息"科目。如果存在差额,则还应进行利息调整,借方或贷方为本科目。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根据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费用,记为借方的"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同时也应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记为贷方的应付利息科目。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