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递延收益的计入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递延所得税资产、特定法律法规或合同条件下的费用、政府补助以及投资收益。具体内容见下文。
递延收益是指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政府补助准则的相关内容中。那么什么情况下会要计入递延收益呢?跟着小编阅读下文来了解吧~
1、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企业在税前会计利润中确认了某些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这些费用或损失不得或尚未扣除,这些税款可以在未来确定获益时抵扣企业的所得税,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因此,可以计提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计入递延收益。
2、特定法律法规或合同条件下的费用
根据特定法律法规或合同条件,组织或有关部门强制收取的费用,以及有权暂缓支付的费用,也可以计入递延收益。
3、政府补助
当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这类补助通常用于构建或新建长期资产)时,需要确认为递延收益。这些补助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会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另外,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也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4、投资收益
投资者投资某一证券后,可以获得未来一段确定期间内因投资延续而产生的收益,该收益可以是现金收益、价值收益或以其他方式计算的收益,在收益实际实现前,也可能会计入递延收益(但这一点更多取决于具体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式,不是所有投资收益都会以递延收益的形式确认)。
注意: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科目,其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和记录递延收益。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