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它涵盖了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计制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会计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它涵盖了企业、行政事业类单位以及特殊组织等不同类型的主体,并根据会计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石,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据适用主体划分
1、行政事业类会计制度
(1)《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分录”核算模式,实现了政府资产负债管理与预算执行双重信息披露。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范了科研院所、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强调成本效益分析,要求区分经营性业务与公益业务进行差异化核算。
2、企业会计制度
(1)《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所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它包含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次,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侧重满足资本市场信息披露需求。
(2)《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它简化了会计处理流程,降低了小企业的核算成本,旨在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目前仍有效。该制度详细规定了会计原则、记账方法、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等内容,为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明确指导。
3、特殊组织类会计制度
(1)《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如基金会、社会团体等。该制度设置了限定性净资产与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重点监管捐赠资金的使用合规性。
(2)《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针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需求,设置了专项科目核算集体资源性资产,强化了集体收益分配的监管。
(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范了合作社成员出资、交易量返还等特殊业务的核算,要求单独核算国家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
二、根据会计工作内容划分
除了上述按适用主体划分的会计制度外,还可以根据会计工作的内容将会计制度分为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分析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等。这些制度分别规范了会计凭证的取得与审核、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运用、会计账簿的登记与结账、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管,以及财务会计指标的分析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