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受到刑事处罚。因此,个人和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工伤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诚信申报工伤保险待遇,共同维护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也侵害了其他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针对这种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以下是对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所受处罚的详细解析:
一、行政处罚
1、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这意味着,一旦骗取行为被查实,个人或单位必须立即退回非法获取的工伤保险待遇。
2、罚款
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对于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此外,《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也规定,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这些罚款措施旨在通过经济手段遏制骗取行为的发生。
二、刑事处罚
1、诈骗罪的认定
根据《关于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的公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行为。这意味着,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2、刑罚种类与幅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如果构成诈骗罪,将依据上述规定进行量刑。
三、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常见行为
在实践中,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1、虚构劳动关系获取工伤保险参保或缴费资格的;
2、虚报、谎报受伤时间、地点、原因、部位、伤情等骗取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
3、出具虚假医疗诊断证明、病史材料、鉴定结论获取或协助他人获取工伤保险待遇的;
4、伪造、变造相关证明文件或资料、冒用他人身份或协助他人骗取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资格的;
5、通过违法违规等行为将不属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
6、其他违反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骗取工伤保险基金的行为。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