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行政诉讼中关于管辖权争议的两种程序:异议程序与变更程序。异议适用于行政机关自认有管辖权时的情形,而变更则用于行政机关认为无管辖权的情况。两者的启动均有时间限制及具体要求,最终均可通过法院解决。
在行政诉讼程序中,管辖权争议的解决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审理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现行法律体系构建了双重程序路径以应对管辖权争议:一是诉讼参与人针对管辖权提出的异议程序,二是基于行政机关权限不足的管辖权变更申请程序。
针对管辖权异议程序,当行政机关主张对案件具有管辖权时,诉讼参与人可依法提出质疑。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异议提出方须在收到管辖权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受理机关提交书面异议申请,并附具事实依据与法律依据。受理机关应在收到异议申请后10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书面答复。若经审查仍维持原管辖决定,异议方有权自收到答复之日起15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管辖权异议之诉,由司法机关对管辖权归属作出终局裁判。
在管辖权变更申请程序中,当行政机关认为自身不具备案件处理权限时,当事人可基于程序正当性原则申请调整管辖单位。此类申请须在提交行政起诉状前提出,并附具管辖权不成立的初步证据材料。行政机关应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完成审查:若同意变更管辖,须制作书面决定并附全案卷宗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机关;若驳回申请,应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救济途径。当事人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管辖权确认之诉,通过司法审查维护程序权利。
上述程序设置严格遵循"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治原则,通过明确异议期限、审查标准及救济渠道,构建起完整的管辖权争议解决闭环。其制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障诉讼参与人的程序参与权,避免因管辖错误导致诉讼资源浪费;二是强化行政诉讼的程序正当性,通过司法最终裁决原则维护法治统一;三是提升司法透明度,使管辖权争议的解决过程成为彰显程序公正的重要载体。这种制度设计最终服务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目标。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