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折旧完的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企业需核对账户余额,确保“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无遗留数据。同时,及时更新资产台账,为后续审计与税务申报提供准确依据,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已折旧完的固定资产清理需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系统处理。企业应先将资产账面价值转入清理,记录处置过程中的费用与收入,最终根据净损益结转至营业外收支。这一流程旨在规范资产退出企业的会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1、第一步:资产转入清理
当固定资产完成折旧且不再使用时,需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此时,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若存在减值准备,还需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以冲减账面价值。例如,某设备原值10万元,累计折旧9.5万元,无减值准备,则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元
累计折旧 95000元
贷:固定资产 100000元
此步骤将资产从“固定资产”科目中移除,转入清理流程。
2、第二步:记录清理费用
在资产拆除、搬运或处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如拆卸费、运输费)需计入清理成本。例如,支付拆卸费2000元时,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元
贷:银行存款 2000元
清理费用会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余额,直接影响最终净损益。
3、第三步:确认处置收入与残值
若资产残料变卖或收到处置收入,需冲减清理成本。例如,残料作价3000元入库,分录为:
借:原材料 3000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00元
若收到出售款项,则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涉及增值税时,需同步计提应交税费(如处置不动产按简易计税方法缴纳增值税)。
4、第四步:结转净损益
清理完成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贷方差额需转入损益类科目:
(1)若借方余额(总成本>收入):表示清理产生净损失,需借记“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例如,清理总成本为7000元(含残值冲减后),处置收入为5000元,则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损失 2000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0元
(2)若贷方余额(收入>成本):表示清理产生净收益,需贷记“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收入”科目。
5、注意事项
(1)税务处理:根据税法规定,处置固定资产可能涉及增值税(如出售设备)或企业所得税(如净损失税前扣除)。
(2)行业差异:制造业需关注设备回收价值,房地产行业需处理土地使用权,各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清理策略。
(3)合规性:清理前需进行市场调研,合理估计残值收入,并确保税务申报准确无误。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