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提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需分步骤处理,涵盖当期所得税计提、缴纳、期末结转及递延所得税调整,具体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在了下文中。
计提所得税费用是企业会计处理中的重要环节,需综合考虑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双重影响。当期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而递延所得税则源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以下从当期所得税计提、递延所得税调整及会计分录编制三方面展开详细解析。
一、当期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当期所得税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在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其会计分录分为三步:
1、计提所得税费用
企业需根据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应交所得税,并确认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实际缴纳税款
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时,需减少负债科目并反映资金流出。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期末结转损益
企业需将所得税费用转入本年利润,完成损益类科目清零。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二、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递延所得税源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需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方向:
1、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企业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2、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企业需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或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三、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1、税会差异调整企业需根据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避免直接以会计利润计算税额。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可能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异,需调整递延所得税。
2、科目对应关系递延所得税调整需与资产负债项目匹配,如固定资产折旧差异、减值准备等。企业需明确差异来源,确保会计分录准确。
3、跨期结转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评估未来可抵扣金额的可靠性,若无法实现则需计提减值。例如,企业预计未来无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需计提减值准备。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