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语科目考试一学年举行两次,其中一次安排在6月,另一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时间安排;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外语科目考试一学年举行两次,其中一次安排在6月,另一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时间安排;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一年两考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包括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和外语科目“一年两考”等内容,旨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上海自2017年开始,上海高考外语科目考试将实行一年两考,外语(课程)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两部分,听说测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
而浙江“新高考”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考试科目采取“3+3”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三科统考,外语“一年两考”;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从标准化到日益重视个性化,从等待定向分配到鼓励自主择业创业,从“唯分数论”到“多把尺子量学生”,高考改革一直与国家需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同频呼吸。40年来,高考制度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才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高考制度必须不断适应新需求,提供新动力。让每一个同样努力的人拥有机会,让每一个不同特质的个体能人尽其才,始终是高考改革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