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前的焦虑怎么办?

法考 责任编辑:聂小琪 2018-03-28

摘要:人是情绪动物,好情绪往往能让人超水平发挥,坏情绪则容易让人发挥失常。焦虑,无疑是一种坏情绪,想要克服,就需要先找到焦虑的原因。回避风险是人类的天性,未知事物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带来风险,所以,人们讨厌未知事物,因为它带来的风险让人们感到恐惧,而恐惧会引起焦虑。

人是情绪动物,好情绪往往能让人超水平发挥,坏情绪则容易让人发挥失常。焦虑,无疑是一种坏情绪,想要克服,就需要先找到焦虑的原因。回避风险是人类的天性,未知事物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带来风险,所以,人们讨厌未知事物,因为它带来的风险让人们感到恐惧,而恐惧会引起焦虑。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社会由采集社会转向农业社会的原因之一,拥抱低风险的小麦,回避高风险的捕食。法考复习中,焦虑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复习”这件事情不可控,属于“未知事物”。要解决焦虑,就要让“未知事物”变成“已知事物”,让复习变得有计划。

那么,一份合格的复习计划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1.完整性

一个考生从小白到备考,要经历7个标准动作,然而每年仅10%的人能做到,大部分人要么缺少了某些动作,要么某些动作投入的时间不够。这7个标准动作分别是:

听课

边听边记录

消化整理笔记

记忆笔记内容

做真题

考前背诵易错点

考前学习当年新法条

一份完整的计划,应该充分考虑以上动作所需的时间。(如果有不知道在哪里找资料的朋友我这里推荐一下希赛网好坏我不做评价,自己看了才知道)

2.准确性

计划并非空中楼阁,它由众多基础数据搭砌而成,就像搭积木。基础数据越准确,则计划与现实的偏差就越小。这些基础数据包括,各科真题的数量、各科听课的时间、各科整理笔记的时间、各科过一遍知识点的时间等等。

3.可调整性

这个世界太复杂,一件事情的结果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一份计划不具有可调整性,它的刻板将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

4.便捷性

既然计划需要根据现实情况随时调整,那么,调整起来就一定要够快。半天还调不出个计划,就像一头憨憨的大象被戳了屁股,等它掉过头来时,敌人已经又跑到它后面准备戳第二下了。

5.可监控性

定期监控复习情况,能起到走路时抬头看路的效果。举个例子,这周我做完了200道真题,回顾了140个已考知识点,听了20小时课件。那么,这样的复习速度算快还是算慢?为了完成总计划,下周需不需调整复习节奏?再举个列子,这几天孩子发烧了,晚上我根本没空复习。那么,接下来每天要复习几小时,才能赶上进度?总之,不管不顾埋头复习是大忌,这和低头走路容易撞上电线杆子是一个道理。

如何把参数调整到适合自己呢?

1.制定听课和做笔记的计划,各机构音频时长大同小异。

2.调整要完成的真题数量。

3.考前,把所有知识点(无论轻重)回顾一遍。

4.近6年已考知识点是回顾的重点对象。未使用【记忆笔记】的朋友,请务必用其他方法回顾,总之要十分重视。

5.卷四练习约30小时即可。卷四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练成答题模块,从提笔到答完控制在15分钟内。

6.临考前背诵易错点、新法条或新司法解释,35小时足矣。

7.总剩余时间的关键在于“日均时长”,它能为每天设定小目标,能有效根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日均时长”的变化,也意味着复习强度需要调整。

总结以上,本文分析了备考中焦虑的原因,提供了控制焦虑的方法和工具。希望帮助大家找到备考的节奏,让心静下来。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法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2 法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