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基金行业监管趋严,继续教育已成为从业人员维持执业资格的“硬门槛”。未来,协会可能进一步强化培训考核机制,例如增加实操案例分析、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培训效果等。从业者需将继续教育视为职业发展的长期投资,而非被动应付的合规要求。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规定,基金从业人员需在取得从业资格或注册后的次年起每年完成不少于15学时的后续职业培训,其中职业道德培训不少于5学时。若当年未完成,需在次年6月30日前补齐,否则将触发处罚机制。连续三年未达标者,将直接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且5年内无法重新注册。
一、未完成继续教育的处罚路径
1、短期未达标(次年6月30日前未补齐)
(1)书面警示:协会将向未达标人员发送书面通知,要求限期补足学时。
(2)异常标识:逾期未补齐者将被标记为“异常人员”,其从业资格可能被限制使用,影响职业晋升、跳槽及执业。
2、长期未达标(连续三年未完成)
(1)资格取消:协会将直接取消其基金从业资格,从业人员失去合法执业身份,无法从事基金销售、管理、研究等核心岗位工作。
(2)行业黑名单:违规记录将同步至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影响未来金融行业求职。
二、证书取消的深层影响
1、职业发展受阻
(1)岗位调整或离职:基金公司通常不允许无资质人员从事需持证上岗的岗位,未完成继续教育者可能面临岗位调整甚至离职风险。
(2)晋升机会丧失:未完成学时记录将体现在行业诚信档案中,在竞聘管理岗位、参与重大项目时可能被视为职业态度不积极的依据,影响薪酬调整。
2、合规风险加剧
(1)专业能力滞后:基金行业监管政策、产品创新和投资工具快速迭代(如2023年新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缺乏持续学习可能导致从业人员在合规风控、产品设计等环节出现操作失误,甚至引发客户投诉或合规事件。
(2)法律风险:协会通过不定期抽查监督培训情况,未达标人员可能面临罚款(通常为年收入5%-10%)、暂停执业资格6-12个月等处罚。
三、补救措施与合规建议
1、及时补录学时
(1)远程培训系统:未达标人员可通过协会指定的远程培训系统补录学时。例如,2023年未完成培训者可在2024年6月30日前补足30学时(含2023年15学时及2024年15学时)。
(2)费用说明:2024年起,协会不再收取课程费,但之前年度课程仍需按10元/学时支付费用。
2、加强合规管理
(1)定期查询学时进度:建议从业人员通过协会官网或从业人员管理平台定期查询学时完成情况,避免因疏忽导致资格取消。
(2)建立培训计划:结合个人职业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优先完成职业道德类课程,确保合规执业。
相关推荐:
教材精讲视频课程、经典母题、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电子资料等,可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精讲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经典母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会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7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押题救命班(考前500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500 |
基金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