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职后基金从业证书应依规处理,切勿因挂靠的短期利益而冒险。合法合规操作既能保障自身权益,也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切莫因小失大。
基金从业资格证在注册后若离职,资格仍有效,但需及时进行离职备案并关注后续要求。离职后要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从业人员管理平台”提交离职备案,可由原单位操作或自行申请,确保资格信息更新。备案后,已完成的学习学时不会被清零,资格在4年内仍有效,即便暂时未就业也不受影响。
若入职新机构,需通过一定流程激活资格。首先,原单位要完成离职操作,在系统中解除与离职人员的劳动关系。接着,新机构需在协会平台提交“从业人员变更申请”,并附上劳动合同、资格证明等材料。协会审核通过后,资格信息将关联至新单位,无需重新考试。
此外,离职后需在4年内完成规定学时,如两年内完成30学时,学时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可通过协会官网或授权平台学习。若暂时无业,无需参加后续培训,但重新就业后需在剩余有效期内补足学时。
挂靠虽看似能带来一定利益,但实则风险巨大。从法律层面看,挂靠行为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属于“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基金备案及其他信息报送中提供虚假材料和信息”行为。一旦被监管机构发现,机构可能面临公开谴责、暂停备案,甚至撤销管理人登记的行政处罚;个人可能被取消从业资格、加入黑名单,若挂靠机构从事非法集资、利益输送等违法活动,挂靠者还可能因“共犯”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可能因公司违规行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从行业角度看,挂靠违背了基金从业资格制度的初衷,使得这一制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正规、合法经营的基金机构可能因为其他机构的挂靠行为而面临不公平竞争,那些依靠挂靠来满足人员要求的机构,可能在实际运营中缺乏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不正当的优势。
从投资者角度看,挂靠导致行业内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投资者可能因为基金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而遭受损失。而且,目前挂靠需要查社保,这就要求把社保关系转入挂靠公司,可能影响自己工作的社保缴纳,若忘记转出还会导致社保中断。
相关推荐:
教材精讲视频课程、经典母题、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电子资料等,可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精讲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经典母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会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7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押题救命班(考前500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500/科 |
基金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