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级经济师考《经济基础知识》(公共科)和《专业知识和实务》(10专业选考)两门。考试成绩实行2年滚动管理,连续两年内通过两科即可,无需一次过。考生可据此合理规划备考。
中级经济师考试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职业资格考试,其科目设置和成绩管理规则是考生备考前必须明确的核心信息。了解这些内容,能帮助考生合理规划复习节奏,避免因规则不清而走弯路。
从考试科目来看,中级经济师考试共设两门科目
分别是《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经济基础知识》属于公共科目,所有考生均需报考且考试内容一致,其内容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六大模块,知识点范围广且综合性强,是对考生经济领域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
《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考生需从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中选择其一报考。
不同专业的内容与对应行业的实务紧密相关,例如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聚焦薪酬设计、劳动关系等内容。
关于是否必须一次通过两门科目,这涉及到考试的成绩管理规则。
中级经济师考试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考生只需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两门科目,即可取得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
也就是说,考生不必强求一次通过所有科目。如果在第一年考试中,仅通过了其中一门科目,那么该科目的成绩在第二年仍然有效,考生只需在第二年通过另一门未通过的科目,就能顺利拿证。反之,若考生在连续两个年度内未能通过全部科目,则需要重新报考所有科目。
这种成绩滚动管理的方式,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空间。对于备考时间紧张、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精力,优先攻克有把握的科目,再在第二年集中突破另一科。
例如,有些考生对《经济基础知识》中的法律、统计等模块掌握较差,可在第一年重点突破《专业知识和实务》,第二年再全力备战《经济基础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考生需在连续两个年度内完成全部科目考试,若间隔超过两年,已通过科目的成绩将失效。
总之,中级经济师考试考两门科目,且不需要一次通过,考生可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分阶段攻克。
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充分利用成绩滚动管理的规则,稳步推进复习,最终顺利取得资格证书。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