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偏管理类中高级科目共3个:中级“中项”基础易考,无论文,适合零基础或短期拿证者;高级“高项”难但含金量高,考三科含论文,适合有经验想进阶者;高级“系规”偏IT服务管理,针对性强。选科看工作场景、备考时间与证书性价比。
高项考生考中项有优势:核心知识(如十大管理领域、计算题型)高度重合,备考经验可复用,属“降维复习”。但中项侧重基础应用、考察细致,出题风格偏记忆,考生易因轻敌丢分。虽比从零备考易,仍需1-2个月针对性补基础、刷真题才能稳过。
2025年未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26年可继续报考,无次数限制,需满足属地要求。2026年该科目仅上半年5月下旬考,3-4月报名。成绩不滚动,需重考全科,且有新增考点。备考可复盘短板、攻新增考点,紧盯官方通知。
2026年软考高项每年仅考一次,机会宝贵。报名3月中旬-4月中旬,需实名认证、按要求传证件照并24小时内缴费;5月中下旬打准考证,下旬周末考试;6月下旬查分,之后领证。考生需设提醒避坑,提前规划。
2026软考中级一年考两批,上半年5月底考、3月中至4月中报名,下半年11月初考、8月底至9月中报名,各省时间有差异,需3月和8月初查官网。报名门槛低,无学历工作经验要求,需实名和属地证明,报名要注意照片、缴费及单科目报考,避免出错。
软考高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三门,零基础考生无固定备考时长。每日学2-3小时需6-8个月,1小时左右需8-12个月,全职备考3-4个月。备考要过教材、多刷题练论文,还需注意理解应用、练论文、做真题,踏实规划方能提高通过率。
2026年软考高项会稍难,但非难到没法过,它在软考高级里仍友好,2024-2025年通过率10%-15%。考试有两变化:增数字化考点,技术管理结合考;纯理论题少,实战题多。且一年一考容错率低,需留5个月准备。
本文介绍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其考三门且同天考:上午综合知识(75单选)、连考案例分析(3大题),下午论文(2500字+)。三科需同次过,合格线45分,2024年起一年一考,少数地区或单独划线。备考需分科目针对性准备。
本文介绍软考高级科目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师含金量高,需掌前沿技术,薪资高但通过率低、备考久,适合技术深耕者;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易通过,门槛低、有备考套路,适合零基础或转管理岗者。其余科目各有侧重但通过率低,选科需结合自身背景与目标。
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报名条件是广大考生,尤其是非IT背景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软考报名条件有哪些?专业不对口能报考吗?具体请见下文。
软考考试科目繁多,不同级别的考试内容也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合适的考试科目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考试的难度,还与考生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紧密相关。具体请见下文。
软考是由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职业资格考试。软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软考不同级别报名条件有差异吗?在校生能报考吗?具体请见下文。
2026年上半年软考高、中、初级均有开考专业。高级开考3科,含上半年独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等;中级7科分三类,适配不同基础;初级为程序员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分别侧重编程与运维,各专业适配人群及特点不同。
软考是由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职业资格考试。考生在报名后如果发现信息填错了,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考试管理系统都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信息修改。具体请见下文。
软考无终身报考次数限制,考不过可反复考,但一年最多考两次,分上下半年开考,且单次仅能报一个级别一个资格。辽宁考区无故缺考会取消下次报名资格(可申诉),违纪作弊会被禁考,考高级架构师一次不过可后续再战。
软考初级难度低,考两科基础内容,热门科目考点基础,平均通过率30%-40%。零基础入行小白、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想评初级职称者建议考;有基础技术从业者、为涨薪跳槽者建议直接考中级,软考无需逐级考。
2026 年软考分上下半年考,上半年 5 月考试 3-4 月报名,下半年 11 月考试 8-9 月报名,各省时间有差异,需 3 月、8 月初查官网。报名零门槛,需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App 实名认证,备好相关材料,审核过及时缴费。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准考证是考生参加考试的重要凭证。准考证通常在考试前一定时间内开放打印,以便考生提前做好考试准备。具体请见下文。
在软考报名过程中,是否需要填写工作单位,以及没有工作单位时该如何处理,是许多考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自由职业者和在校学生关心的常见问题。软考报名时需要填写工作单位吗?具体请见下文。
软考报名信息审核是报名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成功参加考试。了解审核时间、掌握审核不通过的应对方法,对于顺利报名至关重要。软考报名信息审核需要多久?具体请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