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项考生考中项有优势:核心知识(如十大管理领域、计算题型)高度重合,备考经验可复用,属“降维复习”。但中项侧重基础应用、考察细致,出题风格偏记忆,考生易因轻敌丢分。虽比从零备考易,仍需1-2个月针对性补基础、刷真题才能稳过。
不少考生在拿下软考高级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后,会想着顺手考个中级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项),觉得“高级都过了,中级肯定轻松”。
但实际情况是,高项基础确实能给中项备考搭梯子,但要说很容易,还得看是否摸透中项的特点,不能掉以轻心。
先说说“容易”的底气。高项与中项的核心知识高度重合,能大幅降低学习成本。不管是高项还是中项,都围绕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展开,像范围管理里的WBS分解、进度管理的关键路径法、成本管理的挣值计算,这些核心考点在两门考试中高度一致。
而且高项的知识深度比中项更甚,比如高项会要求结合大型复杂项目分析风险应对策略,而中项多是基础场景的应用。
考过高项后,对这些管理流程、工具方法的理解已经很透彻,再看中项的知识点,相当于“降维复习”,不需要重新搭建知识框架,只需快速回顾就能唤醒记忆。
另外,高项的备考经验能直接复用在中项的答题上。两门考试都包含综合知识、案例分析两类题型(中项无论文),高项备考时练过的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比如“问题定位→对应知识点→解决方案”的逻辑,在中项案例题中完全适用。
甚至高项中涉及的基础计算类题目(如挣值计算、沟通渠道数计算),和中项的计算题型几乎一致,考过高项后,这类题目的解题熟练度会直接迁移,不用再花时间琢磨计算逻辑。
但不能忽视的是,中项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若不针对性复习,也可能栽跟头。首先是中项的知识点更侧重“基础应用”,有些在高项中一笔带过的基础概念,比如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相关内容,在中项的综合知识题中出现频率很高。
而高项考生可能因为当时侧重深度,忽略了这些基础细节,需要专门补漏。
其次是中项的考试难度虽低,但考察范围更“细”,比如在项目采购管理中,中项会具体考察询价、招标的流程步骤,而高项多是宏观层面的管理策略,若不针对性看中项的教材或真题,很容易在细节题上丢分。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高项考生可能会因为“轻敌”放松备考节奏。觉得自己有高项基础,就随便翻几页书、刷几套题,结果没适应中项的出题风格,因为中项题目更偏向“直接考察知识点记忆”,而高项更偏向“灵活应用分析”,若还用高项的答题思维应对中项的记忆类题目,可能会因知识点记不牢而丢分。
综上,考完高项再考中项,确实比从零开始备考容易得多,能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容易不等于不用学。建议备考时,重点关注中项的基础知识点和细节考点,用1-2个月时间刷中项真题、补漏基础概念,保持适度的备考节奏,这样才能稳稳拿下中项证书。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