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试科目2: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技术) 1.系统管理计划 1.1 确认系统管理要求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历年真题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视频课程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课堂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科目2知识点分析预测
考试科目2: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技术)
1.系统管理计划
1.1 确认系统管理要求
●管理级的系统管理要求(长期信息化战略、系统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项、用于管理的重要计算机资源)
●用户作业级的系统管理要求(管理范围、管理策略、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计划、管理预算)
1.2 明确向用户提供的系统与服务、服务等级与责任范围
1.3 确定成本计算与服务计量办法
1.4 制订系统运行规章制度
1.5 制订长期与短期的系统管理计划
●面向用户的系统管理计划(服务时间、可用性、提供的信息量、响应速度、培训、服务台、分布式现场支持)
●建立系统管理组织与系统运行管理体制
●面向运行的系统管理计划(运行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
2.系统管理
2.1 系统运行
●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
●运行计划的制订与调整
●运行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消耗品管理、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存档与交付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报告
2.2 用户管理
●用户注册管理及其管理方法
●用户管理报告
2.3 操作管理
●系统操作指南(系统运行体制、操作员工作范围、操作规章制度、系统运行操作手册)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管理、作业处理情况检查、作业处理结果检查)
●作业运行的分析改进
●操作员组的管理(划分工作职责、作业交付规则提高操作质量)
2.4 计费管理
●计费系统(成本核算与事后支付系统,应付费资源,计费系统的选择)
●计费数据的收集、收集计费数据的工具
●计费单位与计算方法
●事后付费与事前付费的差别以及各种措施
2.5 成本管理
●系统运行成本(初始成本项与运行成本项)
●系统运行费预算和决算
●系统运行成本的管理(预算与决算的差别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
●用户方成本
2.6 人员管理
●职责系统
●职工教育与培训
●外包管理
2.7 分布式站点的管理
●分布式系统常见的问题
●分布式系统的运行管理
2.8 采用运行管理系统
●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运行支持系统、远程运行系统、自动运行系统、无人系统操作
●分布式系统中运行管理系统的使用
2.9 系统管理标准
2.9.1 建立系统管理标准
●划定系统管理标准的范围,确定系统运行标准项目
●运行操作过程标准、工作负载标准
●对监视运行状态的管理
●系统更新管理
2.9.2 分布式系统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2.9.3 标准的修订
3.资源管理
3.1 硬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硬件
●硬件资源管理、硬件配置管理、硬件资源维护
3.2 软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程序与文档
●软件开发阶段的管理、软件运行阶段的管理、软件更新管理
●程序库管理、软件包发行管理、文档管理
●软件资源的合法使用与保护
3.3 数据管理
●数据生命周期和数据资源管理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员、数据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企业级数据管理(数据标准化、数据字典、数据目录、信息系统目录)
●数据库审计支持
3.4 网络资源管理
●待管理项目的识别(通信线路、通信服务、网络设备、网络软件)
●网络资源管理(登记管理的准备、资产管理、命名规则和标准)
●配置管理(网络设备配置图与连接图、地址管理、更新管理)
●网络资源维护
●网络管理(网络运行监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审计支持
3.5 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管理
●电源设备管理、空凋设备管理、楼宇管理、应急设备管理、分布式现场的设备管理
4.故障管理
4.1 故障监视
●设置待监视项目、监视的内容和方法
4.2 故障的调查
●收集故障信息、隔离故障、确定故障位置、调查故障原因
4.3 恢复处理
●恢复作业的准备、恢复处理的形式
●主机故障的恢复、数据库故障的恢复、网络故障的恢复、相关设备故障的恢复、作业非正常情况的恢复
●故障处理及恢复涉及的有关人员
4.4 故障记录与防再现措施
●故障的记录与报告、故障原因分析
●评估与改进故障处理过程、审查类似设备与软件、处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4.5分布式系统的故障管理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间题、故障监视、故障分析、故障恢复
●分布式系统中防止故障再现
5.安全管理
5.1 安全管理措施
5.1.1 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订
●安全策略、应急计划、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的项目(威胁的识别、待保护项目)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保险)
5.1.2 物理安全措施的执行设备与相关设施的安生管理、防灾管理)
5.1.3 技术安全措施的执行(系统安全措施、数据安全性措施)
5.1.4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运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终端管理、信息管理)
●防犯罪管理(篡改数据/程序、黑客、窃听、非法数据泄露)
5.1.5 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标准与法律法规
5.2 安全管理的实施
●运行管理手册、用户手册、安全性检查洁单
●分析研究登录数据、安全性审计支持
●分布式系统现场的安全性
●安全性强度测试
6.性能管理
6.1 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
6.1.1 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
●性能评价项目与目的
●评价标准
●性能监视与评价方法
6.1.2 性能分析与评价
●性能评价的时机,获取性能评价数据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进性能的建议
6.2 系统性能管理
6.2.1 系统性能评估
●系统性能评估项目(电源、CPU处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盘容量、磁盘存取速度、通信线路速度)
●当前系统负载、预计系统负载
6.2.2 系统性能改进
●性能扩充的模拟(模拟工具、极限性能计算、增加选件)
●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用户培训
6.3 分布式的性能管理
●分布式系统性能及其评价标准
●分布式系统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平衡考虑)
7.系统维护
7.1 制订系统维护计划
●系统维护的需求(设置系统维护项目以及相应的维护级别)
●系统维护计划(维护预算、维护需求、维护管理体制、维护承诺、维护人员职责、维护时间间隔、设备更换)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
7.2 系统维护的实施
7.2.1 维护工作流程
7.2.2 软件维护
●各类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合同开发的软件,市场购买的软件)的维护
●软件维护的合同,系统集成与维护的合同
7.2.3 硬件维护(硬件维护的合同,硬件备件及其保存)
8.系统转换
8.1 制订系统转换规划
8.2 设计新系统运行体制
8.3 系统转换的试验
●分析系统转换的影响、选择可用的系统、选择验证项目、设置评价标准、转换系统的准备
●转换实验,
●转换实验结果的评价及转换工作量评估
8.4 系统运行的试验,
●临时(并行)运行的试验与评价、正常运行的试验与评价
8.5 执行系统转换
8.5.1 制订系统转换实施计划
●确定转换项目(软件、数据库、文件、网络、服务器、磁盘设备)
●起草作业运行的临时规则
●确定转换方法(立即转换、逐步转换、平台切换)
●确定转换工作步骤和转换工具
●撰写转换工作实施计划和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8.5.2 系统转换的实施
8.5.3 系统转换的评估
9.开发环境管理
●开发环境的配置、开发环境的管理、分布式系统中开发环境的管理
10.与运行营理有关的系统评价
10.1 评价项目
●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时机(系统规划时、系统设计时、系统转换时、系统运行时)
●设置评价项目(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运行)
10.2 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
●性能(事务处理响应时间、作业周转时间、吞吐量、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台响应时间)
●系统运行质量(功能评价,稳定性评价、可用性评价、可维护性评价)
●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运行成本、系统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10.3 系统改进建议。
●修改或重建系统的建议,改进系统开发方案的建议
10.4 分布式系统的评价
11.对系统用户的支持
●对用户提供的支持(支持的范围、向用户提供的服务、服务结果的记录、对用户的培训、服务台)
●处理用户的新需求(标识用户的新需求、对系统改进需求进行管理)
●对潜在用户的咨询服务
相关推荐: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