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科目2知识点分析预测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q459565833 2016-01-04

添加老师微信

备考咨询

加我微信

摘要:考试科目2: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技术) 1.系统管理计划 1.1 确认系统管理要求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历年真题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视频课程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课堂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科目2知识点分析预测

    考试科目2: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技术)

    1.系统管理计划

    1.1 确认系统管理要求

    ●管理级的系统管理要求(长期信息化战略、系统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项、用于管理的重要计算机资源)

    ●用户作业级的系统管理要求(管理范围、管理策略、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计划、管理预算)

    1.2 明确向用户提供的系统与服务、服务等级与责任范围

    1.3 确定成本计算与服务计量办法

    1.4 制订系统运行规章制度

    1.5 制订长期与短期的系统管理计划

    ●面向用户的系统管理计划(服务时间、可用性、提供的信息量、响应速度、培训、服务台、分布式现场支持)

    ●建立系统管理组织与系统运行管理体制

    ●面向运行的系统管理计划(运行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

    2.系统管理

    2.1 系统运行

    ●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

    ●运行计划的制订与调整

    ●运行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消耗品管理、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存档与交付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报告

    2.2 用户管理

    ●用户注册管理及其管理方法

    ●用户管理报告

    2.3 操作管理

    ●系统操作指南(系统运行体制、操作员工作范围、操作规章制度、系统运行操作手册)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管理、作业处理情况检查、作业处理结果检查)

    ●作业运行的分析改进

    ●操作员组的管理(划分工作职责、作业交付规则提高操作质量)

    2.4 计费管理

    ●计费系统(成本核算与事后支付系统,应付费资源,计费系统的选择)

    ●计费数据的收集、收集计费数据的工具

    ●计费单位与计算方法

    ●事后付费与事前付费的差别以及各种措施

    2.5 成本管理

    ●系统运行成本(初始成本项与运行成本项)

    ●系统运行费预算和决算

    ●系统运行成本的管理(预算与决算的差别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

    ●用户方成本

    2.6 人员管理

    ●职责系统

    ●职工教育与培训

    ●外包管理

    2.7 分布式站点的管理

    ●分布式系统常见的问题

    ●分布式系统的运行管理

    2.8 采用运行管理系统

    ●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运行支持系统、远程运行系统、自动运行系统、无人系统操作

    ●分布式系统中运行管理系统的使用

    2.9 系统管理标准

    2.9.1 建立系统管理标准

    ●划定系统管理标准的范围,确定系统运行标准项目

    ●运行操作过程标准、工作负载标准

    ●对监视运行状态的管理

    ●系统更新管理

    2.9.2 分布式系统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2.9.3 标准的修订

    3.资源管理

    3.1 硬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硬件

    ●硬件资源管理、硬件配置管理、硬件资源维护

    3.2 软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程序与文档

    ●软件开发阶段的管理、软件运行阶段的管理、软件更新管理

    ●程序库管理、软件包发行管理、文档管理

    ●软件资源的合法使用与保护

    3.3 数据管理

    ●数据生命周期和数据资源管理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员、数据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企业级数据管理(数据标准化、数据字典、数据目录、信息系统目录)

    ●数据库审计支持

    3.4 网络资源管理

    ●待管理项目的识别(通信线路、通信服务、网络设备、网络软件)

    ●网络资源管理(登记管理的准备、资产管理、命名规则和标准)

    ●配置管理(网络设备配置图与连接图、地址管理、更新管理)

    ●网络资源维护

    ●网络管理(网络运行监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审计支持

    3.5 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管理

    ●电源设备管理、空凋设备管理、楼宇管理、应急设备管理、分布式现场的设备管理

    4.故障管理

    4.1 故障监视

    ●设置待监视项目、监视的内容和方法

    4.2 故障的调查

    ●收集故障信息、隔离故障、确定故障位置、调查故障原因

    4.3 恢复处理

    ●恢复作业的准备、恢复处理的形式

    ●主机故障的恢复、数据库故障的恢复、网络故障的恢复、相关设备故障的恢复、作业非正常情况的恢复

    ●故障处理及恢复涉及的有关人员

    4.4 故障记录与防再现措施

    ●故障的记录与报告、故障原因分析

    ●评估与改进故障处理过程、审查类似设备与软件、处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4.5分布式系统的故障管理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间题、故障监视、故障分析、故障恢复

    ●分布式系统中防止故障再现

    5.安全管理

    5.1 安全管理措施

    5.1.1 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订

    ●安全策略、应急计划、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的项目(威胁的识别、待保护项目)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保险)

    5.1.2 物理安全措施的执行设备与相关设施的安生管理、防灾管理)

    5.1.3 技术安全措施的执行(系统安全措施、数据安全性措施)

    5.1.4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运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终端管理、信息管理)

    ●防犯罪管理(篡改数据/程序、黑客、窃听、非法数据泄露)

    5.1.5 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标准与法律法规

    5.2 安全管理的实施

    ●运行管理手册、用户手册、安全性检查洁单

    ●分析研究登录数据、安全性审计支持

    ●分布式系统现场的安全性

    ●安全性强度测试

    6.性能管理

    6.1 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

    6.1.1 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

    ●性能评价项目与目的

    ●评价标准

    ●性能监视与评价方法

    6.1.2 性能分析与评价

    ●性能评价的时机,获取性能评价数据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进性能的建议

    6.2 系统性能管理

    6.2.1 系统性能评估

    ●系统性能评估项目(电源、CPU处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盘容量、磁盘存取速度、通信线路速度)

    ●当前系统负载、预计系统负载

    6.2.2 系统性能改进

    ●性能扩充的模拟(模拟工具、极限性能计算、增加选件)

    ●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用户培训

    6.3 分布式的性能管理

    ●分布式系统性能及其评价标准

    ●分布式系统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平衡考虑)

    7.系统维护

    7.1 制订系统维护计划

    ●系统维护的需求(设置系统维护项目以及相应的维护级别)

    ●系统维护计划(维护预算、维护需求、维护管理体制、维护承诺、维护人员职责、维护时间间隔、设备更换)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

    7.2 系统维护的实施

    7.2.1 维护工作流程

    7.2.2 软件维护

    ●各类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合同开发的软件,市场购买的软件)的维护

    ●软件维护的合同,系统集成与维护的合同

    7.2.3 硬件维护(硬件维护的合同,硬件备件及其保存)

    8.系统转换

    8.1 制订系统转换规划

    8.2 设计新系统运行体制

    8.3 系统转换的试验

    ●分析系统转换的影响、选择可用的系统、选择验证项目、设置评价标准、转换系统的准备

    ●转换实验,

    ●转换实验结果的评价及转换工作量评估

    8.4 系统运行的试验,

    ●临时(并行)运行的试验与评价、正常运行的试验与评价

    8.5 执行系统转换

    8.5.1 制订系统转换实施计划

    ●确定转换项目(软件、数据库、文件、网络、服务器、磁盘设备)

    ●起草作业运行的临时规则

    ●确定转换方法(立即转换、逐步转换、平台切换)

    ●确定转换工作步骤和转换工具

    ●撰写转换工作实施计划和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8.5.2 系统转换的实施

    8.5.3 系统转换的评估

    9.开发环境管理

    ●开发环境的配置、开发环境的管理、分布式系统中开发环境的管理

    10.与运行营理有关的系统评价

    10.1 评价项目

    ●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时机(系统规划时、系统设计时、系统转换时、系统运行时)

    ●设置评价项目(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运行)

    10.2 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

    ●性能(事务处理响应时间、作业周转时间、吞吐量、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台响应时间)

    ●系统运行质量(功能评价,稳定性评价、可用性评价、可维护性评价)

    ●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运行成本、系统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10.3 系统改进建议。

    ●修改或重建系统的建议,改进系统开发方案的建议

    10.4 分布式系统的评价

    11.对系统用户的支持

    ●对用户提供的支持(支持的范围、向用户提供的服务、服务结果的记录、对用户的培训、服务台)

    ●处理用户的新需求(标识用户的新需求、对系统改进需求进行管理)

    ●对潜在用户的咨询服务


 

相关推荐: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串讲视频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培训视频教程

软考报名不再迷茫(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篇)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