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试题精解之信息处理相关概念和术语

信息处理技术员 责任编辑:小狐狸 2016-05-31

添加老师微信

备考咨询

加我微信

摘要:软考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试题精解之信息处理相关概念和术语

       >>>>点击进入了解教程串讲视频

   >>>>点击进入了解培训视频教程

   >>>>点击进入了解网络课堂

       信息处理技术员具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有效地、安全地进行信息处理操作,能对个人计算机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以下是希赛小编整理了信息处理技术员相关信息,祝所有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

信息处理相关概念和术语

本知识点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信息处理过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数字、文字及多媒体信息编码技术,信息的校验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等。

试题1(2005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1)

如果按照专业信息工作的基本环节将信息技术进行划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主要属于 (31) 的应用。

(31)A.信息获取技术B.信息传递技术

C.信息存储技术D.信息加工技术

【试题1分析】

按照专业信息工作的基本环节可将信息技术划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信息标准化技术。信息获取技术是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不能准确感知或不能感知的信息转化为人们能感知的信息,如显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行星探测器、温度计等;信息传递技术是利用相应的系统设备,实现信息有目的的流动,使之从提供者到达利用者,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信息存储技术是指跨越时间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术、照相术、录音机、录像机、磁盘、光盘等;信息检索技术是准确、快速地从信息库中找出所需信息的技术,或称技巧、策略、方法,它主要包括手工检索技术、机械检索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检索技术三大类;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转换、压缩、扩充等的技术,传统的信息加工主要是通过人脑和手工来进行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现在已经成为信息加工的重要工具;信息标准化技术是使信息获取、传递、存储、检索、加工等环节有效衔接的技术,如文献标准、汉字编码、检索语言等。显然,气象卫星主要属于信息获取技术的应用。

【试题1答案】

(31) A

试题2(2005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3)

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了对信息的 (33) .

(33)A.识别、采集、表达、传输B.采集、存储、加工、传输

C.鉴别、比较、统计、计算D.获取、选择、计算、存储

【试题2分析】

信息处理是指获取原始信息,采用某种方法和设备,按一定的目的和步骤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使之转变成可利用的有效信息的过程的总称。可见,信息处理包括了信息的采集(获取)、存储、加工和传输。

【试题2答案】

(33) B

试题3(2005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4)

信息采集的三个阶段是 (34) .

(34)A.获取、表达、存储B.鉴别、表达、存储

C.识别、采集、表达D.采集、比较、表达

【试题3分析】

信息的采集是信息处理链中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没有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过程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

信息采集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信息的识别,以得到正确的信息。

(2)根据不同的目标需求,采用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

(3)信息的表达,采用文字或符号、数字或编码、声像三种信息表达形式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表达。

【试题3答案】

(34) C

试题4(2005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5)

(35) 不属于信息的加工。

(35)A.归并B.查询C.预测D.传输

【试题4分析】

信息的加工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信息进行的鉴别、选择、比较、分类、归并、查询、统计、预测、模拟,以及进行各种数学上的计算等工作,从而使得采集到的信息成为有用的信息。

信息的传输是利用装置和设备,实现信息的有目的的流动,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传输都属于信息处理过程,其间没有从属关系。

【试题4答案】

(35) D

试题5(2005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6)

(36) 不是数据校验码。

(36)A.奇偶校验码B.海明码C.CRC码D.BCD码

【试题5分析】

奇偶校验码是奇校验码和偶校验码的统称,是一种最基本的检错码。它是由n-1位信息位和1位校验位组成,可以表示成为(n,n-1)。如果是奇校验码,在附加上一个校验位后,码长为n的码字中"1"的个数为奇数;如果是偶校验码,在附加上一个校验位后,码长为n的码字中"1"的个数为偶数。

海明校验码是通过在数据之间插入k个校验位,从而有能力检测出多位错,并能纠正1位或多位错的一种校验编码形式。

CRC校验码是利用某个生成多项式,为k个数据位产生r个校验位的一种编码。在数据接收端采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进行除法运算,以是否整除来判断数据是否出错。

BCD码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编码形式,这种编码把每位十进制数字编成四位二进制数字,从而达到用二进制来表示十进制数的目的。但这种编码不能用来作为数据校验使用,所以不属于数据校验码。

【试题5答案】

(36) D

试题6(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5)

以下关于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5) .

(25)A.信息就是数据

B.信息可以脱离载体独立地传输

C.信息可以表示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变化,但不能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D.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试题6分析】

信息论的奠基人维纳说过:"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既反映了各种事物之间的特征以及运动变化,也反映了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信息记录下来成为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含义。信息依靠载体存储与传输。

【试题6答案】

(25) D

试题7(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8)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28) .

(28)A.计算机系统B.手工管理系统

C.人机系统D.计算机网络系统

【试题7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一环。因此,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试题7答案】

(28) C

试题8(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9)

使用条形码阅读器输入数据的方式是 (29) .

(29)A.数据自动化输入方式B.交互输入方式

C.传统的数据输入方式D.电子数据交换

【试题8分析】

通过一些先进的输入设备可以将媒体上的特定数据自动获取到计算机中,这些输入方式称为数据自动化输入。条形码阅读器和RFID阅读器等设备就是能够自动获取数据的输入设备。当条形码阅读器从左向右扫描条形码时,就把不同宽窄的黑白条纹翻译成相应的编码供计算机使用。

传统的数据输入通常由信息系统的终端从原始单据上通过键盘输入获取数据。终端用户把这些原始单据汇集成若干批,然后转换成由数据处理希赛网指定的数据格式进行输入,也属于交互输入方式。

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对数据处理格式要求很严的报文处理系统。它通过通信网络,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快速传递和自动处理订单、发票、海关申报表、进出口许可证等规范的商业文件。

【试题8答案】

(29) A

  试题9(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1)

关于一个汉字从输入到输出处理过程正确的是 (31) .

(31)A.首先用汉字的外码将汉字输入,其次用汉字的字形码存储并处理汉字,最后用汉字的内码将汉字输出。

B.首先用汉字的外码将汉字输入,其次用汉字的内码存储并处理汉字,最后用汉字的字形码将汉字输出。

C.首先用汉字的内码将汉字输入,其次用汉字的外码存储并处理汉字,最后用汉字的字形码将汉字输出。

D.首先用汉字的字形码将汉字输入,其次用汉字的内码存储并处理汉字,最后用汉字的外码将汉字输出。

【试题9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汉字的几种编码的认识程度。

汉字外码是汉字输入时各种输入方法对汉字的编码。外码一般通过键盘输入,例如,用五笔字型输入汉字"勇"时,它对应的外码就是"celb".有些输入方法所编的外码重码较多,比如拼音输入法;有些则很少有重码,比如五笔字型;重码少有利于高速盲打。

内码是汉字的内部编码。内部编码具有性,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编码。这样有利于存储和交换。计算机接收到外码以后就会转换为内码,以便处理和存储文字信息。

字形码是将汉字字形经过点阵的数字化后的一串二进制数,供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汉字用,所以字形码是常用的输出码。

一个汉字从输入到输出,首先要用汉字的外码将汉字输入,然后是用汉字的内码存储并处理汉字,最后用汉字的字形码将汉字输出。

【试题9答案】

(31) B

试题10(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3)

对8位代码10101101进行奇偶校验,正确的结果是 (33) .

(33)A.经奇校验表明代码正确B.经偶校验表明代码正确

C.经奇校验发现错误,但不能纠正D.经偶校验发现错误,但能纠正

【试题10分析】

经奇校验正确的代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经偶校验正确的代码中1的个数为偶数。8位代码10101101中1的个数为5,所以对于奇校验是正确的。奇偶校验都只能发现错误而不能纠正错误。

【试题10答案】

(33) A

试题11(2006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

关于信息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 .

(3) A.计算机都可以直接处理文字、声音和图像

B.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通常需要对声音和图像数据进行压缩

C.信息收集应坚持时效性原则

D.分类、加工和传输都是信息处理所涉及的环节

【试题11分析】

文字、声音与图像需要先数字化再由计算机处理。文字编码以及输入方法属于对文字符号进行数字化的方法。调制解调器等用于声音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扫描仪等用于图像数字化。

数字化的声音与图像文件一般占用空间很大,常需要压缩处理,以便节省存储空间以及传输时间。

信息收集应该注意时效性。有时,过时的信息就变成垃圾了。

信息处理涉及的环节很多,包括收集、存储、分类、加工、统计分析、转换、传输和输出等。

【试题11答案】

(3) A

试题12(2006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4)

国标码采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每个字节使用了 (34) 位。

(34)A.5B.6C.7D.8

【试题12分析】

国际码采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每个字节只使用了低7位,这样在代码级与英文的代码完全兼容。

GB2312-80共收录了6763个汉字。将代码表分为94个区,对应第一字节;每个区94个位,对应第二字节,两个字节的值分别为区号值和位号值加32(20H),因此也称为区位码。01-09区为符号、数字区,16-87区为汉字区,10-15区、88-94区是有待进一步标准化的空白区。GB2312将收录的汉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是常用汉字计3755个,置于16-55区,按汉语拼音字母/笔形顺序排列;第二级汉字是次常用汉字计3008个,置于56-87区,按部首/笔画顺序排列。

【试题12答案】

(34) C

试题13(2007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3)

发送电子邮件属于信息处理的 (33) 过程。

(33)A.信息传输B.信息加工C.信息获取D.信息存储

【试题13分析】

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是指获取原始信息,采用某种方法和设备,按一定的目的和步骤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使之转变成可利用的有效信息的过程的总称。信息处理包括了信息的采集(获取)、存储、加工和传输。发送电子邮件属于信息的传输。

【试题13答案】

(33) A

试题14(2007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1)

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31) .

(31)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的价值不会改变

C.信息可以在不同形态间转化D.信息具有时效性

【试题14分析】

信息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是可以处理的。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数据、文字、声音、图像等形态,而且可以在各种形态之间转换。信息具有时效性,有些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是有效的,在其他时间就无效了。信息是一种资源,因此是有价值的,但其价值与时效、使用者和使用场合等都有关系。

【试题14答案】

(31) B

试题15(2007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3)

下列不属于信息加工的是 (33) .

(33)A.选择B.比较C.统计D.采集

【试题15分析】

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输出等环节。信息加工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信息进行的鉴别、选择、比较、分类、归并、查询、统计、预测、模拟以及进行各种数学计算等工作,使采集到的信息成为有用的信息。信息的采集是信息处理链中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属于信息加工前需要做的工作。

【试题15答案】

(33) D

试题16(2007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6)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常对许多信息采用适当的编码。例如职工编码、商品编码、性别编码、文化程度编码等。编码有很多好处,但不包括 (66) .

(66)A.节省存储量B.便于操作员输入

C.便于计算机处理与检索D.便于用户识别

【试题16分析】

采用编码主要是便于计算机处理与检索,一般使用标准的约定符号和数字。采用编码能节省存储空间,也便于专职操作员做大批量的输入。但对于用户来说,并不需要知道具体的编码规则,也不要求用户识别编码。

【试题16答案】

(66) D

试题17(2008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3)

交通信号能同时被多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23) .

(23)A.依附性B.共享性C.价值性D.时效性

【试题17分析】

作为信息处理的主体,信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信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中传播,具有可传播性,同一信源可以传给多个信宿;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依附于某种载体才能表现出来;信息是一种资源,具有一定价值;信息具有共享性,可以被很多人共享利用;信息具有时效性。

交通信号能同时被多人接收,这说明了信息的共享性。

【试题17答案】

(23) B

试题18(2008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1)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31) .

(31)A.信源发出信息后,它自身的信息量将减少

B.信息传递只能有一个信宿

C.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随着接收者的增加,每个接收者得到的信息相应减少

【试题18分析】

信息的发送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受者称为信宿。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某种载体进行。一个信源可以向多个信宿发送信息,当信源发出信息后,它自身的信息量并不减少,而每个信宿都可以得到同样多的信息。

【试题18答案】

(31) C

试题19(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4)

下列关于数据与信息之间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4) .

(14)A.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和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后才成为信息

B.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够表示信息

C.信息与数据都随载荷它们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

D.数据和信息都是可以传播的

【试题19分析】

数据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值,存放在载体上。信息是指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和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后才成为信息。数据能够表示信息,但不是任何数据都能够表示信息。信息不会随载荷它们的物理介质改变而改变,数据却由于载体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数据和信息都是可以传播的。

【试题19答案】

(14) C

  试题20(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1)

计算机素养主要包括 (21) 的能力。

(21)A.计算机技术研究B.计算机应用

C.编写系统软件D.开发计算机应用项目

【试题20分析】

计算机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如何利用计算机工具来完成任务,即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素养,不仅包括计算机素养,还包括人们如何正确地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等。

计算机技术研究、编写系统软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项目都是部分专业人员所需的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试题20答案】

(21) B

  试题21(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处理基本要求的是 (22) .

(22)A.正确B.及时C.持久D.经济

【试题21分析】

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及时正确地完成任务,同时需要节省成本,符合经济性原则。

【试题21答案】

(22) C

试题22(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5)

企业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对每个阶段都应有目标要求,有规范的制度,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25) .

(25)A.要根据企业对输出报表的需求,选择所需收集的数据项

B.数据排序的目的是节省存储空间

C.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将使检索操作更简单

D.数据代码化将使用户识别数据更直观

【试题22分析】

企业信息处理需要收集数据、加工处理、输出报表等。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应该根据输出报表的要求来决定;数据排序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检索的速度;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加快存取速度;数据代码化使数据更抽象化,但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加快存取速度。

【试题22答案】

(25) A

试题23(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14)

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4) .

(14)A.信息可以不依附任何载体直接进行传输

B.信息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C.信息可以多次被反复利用

D.信息是一种摸不着的资源,因此不可能估算其价值

【试题23分析】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很多资源共有和自身独有的特性。比如: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进行传输;信息是可以多次利用的;信息是有价值的;等等。

【试题23答案】

(14) C

试题24(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15)

下列关于信息和数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5) .

(15)A.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和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后才成为信息

B.数据和信息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

C.任何数据都能够表示成为信息

D.信息和数据都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

【试题24分析】

数据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值,存放在载体上。信息是指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和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后才成为信息。数据能够表示信息,但不是任何数据都能够表示信息。信息不会随载荷它们的物理介质改变而改变,数据却由于载体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

【试题24答案】

(15) A

试题25(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0)

企业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对每个阶段都应有目标要求,有规范的制度,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30) .

(30)A.要根据企业对输出报表的需求,选择所需收集的数据项

B.数据排序的目的是节省存储空间

C.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将使检索操作更简单

D.数据代码化将使用户识别数据更直观

【试题25分析】

参见试题22,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5原题。

【试题25答案】

(30) A

试题26(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1)

社会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调查方法。设计问卷的注意事项中不包括 (31) .

(31)A.提问要规范、准确、易懂

B.表格结构要合理、简明扼要、解释清楚

C.要使填表人产生兴趣

D.应由填写者说明联系方式,以便于进一步咨询

【试题26分析】

问卷调查法是目前在市场调查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通过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直接对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然而,问卷设计需要很高的技巧:提问要规范、准确、易懂;表格结构要合理、简明扼要、解释清楚;要使填表人产生兴趣;注意问题的问法,尽量少设计个人隐私的问题。

【试题26答案】

(31) D

试题27(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2)

信息处理工作前期,首先需要收集所需的数据,常常要做原始统计记录。做原始统计记录需要注意的事项中一般不包括 (32) .

(32)A.要及时记录,事后回忆就可能不准确

B.记录要真实、全面,不能片面、造假

C.记录要清晰,要便于别人理解与处理

D.要严格按统一规定编码格式进行记录

【试题27分析】

原始统计记录首先要求真实、全面、准确,不能片面、造假,要及时记录,不能靠事后回忆可能造成的不准确,其次记录要清晰,要便于理解与处理。作为原始记录,一般不要求统一编码格式。

【试题27答案】

(32) D

  试题28(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3)

银行中最重要、最需要保护的资源是 (33) .

(33)A.员工B.设备C.软件D.数据

【试题28分析】

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最需要保护的资源无疑将是数据。当然也不是说员工、设备和软件不需要保护,只是说它们的重要性不如数据。

【试题28答案】

(33) D

试题29(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4)

人们可以将数据划分成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以下几种数据中,属于定性数据的是 (34) .

(34)A.以1和2表示的性别B.年龄

C.平均成绩D.身高

【试题29分析】

所谓定性数据,就是一组表示事物性质、规定事物类别的文字表述型数据,不能将其量化,只能将其定性。定性数据包括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试题29答案】

(34) A

  试题30(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5)

以下 (35) 属于将定性数据定量化。

(35)A.对学历进行编码B.划分职称级别

C.干部综合素质评估得分D.划分考试成绩等级

【试题30分析】

干部综合素质评估得分,是将各项定性的素质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处理而最终得到了量化的结果,因此属于将定性数据定量化。对学历进行编码,划分职称级别,划分考试成绩等级,最终结果仍然是定性数据。

【试题30答案】

(35) C

试题31(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36)

数据传输的主要性能指标中不包括 (36) .

(36)A.容量B.安全C.速度D.误码率

【试题31分析】

数据传输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数据/信号传输速率,信道容量,信道频带利用率,误码率等。

【试题31答案】

(36) B

试题32(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1) .

(1)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持久性

【试题32分析】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在特定的时间内有效,过了时间就无效了;而持久性是指长期有效,这显然不是信息的特性。信息的载体依附性是指信息只能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的共享性是指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被多个使用者使用。

【试题32答案】

(1) C

试题33(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9~10)

为了全面了解某地区的人口素质情况,宜每隔十年一次采用 (9) ,其间每年再采用 (10) 进行调查。

(9) A.抽样调查B.普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

(10)A.抽样调查B.普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

【试题33分析】

普查是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工作量非常巨大,成本也非常高,不宜频繁使用;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

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适用于调查总体同质性比较大的情形。

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对象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和抽样调查不同的是,重点调查取得的数据只能反映总体的基本发展趋势,不能用以推断总体,因而也只是一种补充性的调查方法。

【试题33答案】

(9) B(10) A

试题34(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1)

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不做全体调查,只做抽样调查的原因不包括 (11) .

(11)A.可能会破坏被调查的个体B.全体调查成本太高

C.样本太多难以统计D.总量太大不可能逐一调查

【试题34分析】

不做全体调查而只做抽样调查的原因就是为了克服做全体调查的缺点。全体调查的缺点主要有:调查成本太高,样本太多难以统计,有的情况下样本总量太大而不可能逐一调查等。

【试题34答案】

(11) A

试题35(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2)

某一时刻的调查数据称为时点数据,某一段时期内的调查数据称为时期数据。以下几种实际调查数据中,属于时点数据的是 (12) .

(12)A.某地区人口数B.商品销售额

C.毕业生数D.图书采购量

【试题35分析】

很显然,某地区人口数是指某时刻该地区的人口数;商品销售额、毕业生数、图书采购量都是某段时间内的统计量,不是时点数据。

【试题35答案】

(12) A

试题36(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3)

可以将数据划分成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两类。以下数据中属于连续数据的是 (13) .

(13)A.班级号B.地球质量C.成绩名次D.职称资格

【试题36分析】

因为成绩名次不可能有间隔,所以是连续数据。班级号可以是不连续数据,职称资格不是连续数据,地球质量是一个单值。

【试题36答案】

(13) C

试题37(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4)

可以将数据划分成有序数据和无序数据两类。以下数据中属于无序数据的是 (14) .

(14)A.身高B.考试成绩C.体重D.性别

【试题37分析】

身高、考试成绩和体重,都可以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而性别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所以属于无序数据。

【试题37答案】

(14) D

试题38(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5)

可以将数据划分成确定性数据和随机数据两类。以下数据属于随机数据的是 (15) .

(15)A.去年本地区在校人数B.去年本地区平均寿命

C.明年商店每月顾客数D.明年本人年龄

【试题38分析】

过去的数据是确定性数据,明年本人的年龄也是确定的,而明年商店每月顾客数肯定是不确定的,是随机数据。

【试题38答案】

(15) C

试题39(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6)

以下 (16) 属于将定量数据定性化。

(16)A.对性别进行编码B.划分职称级别

C.计算平均年龄D.按考试成绩划分等级

【试题39分析】

性别和职称都是定性数据,平均年龄是定量数据,处理前后性质没有变化。考试成绩是定量数据,而等级是定性数据,所以,按考试成绩划分等级属于将定量数据定性化。

【试题39答案】

(16) D

试题40(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7)

描述事物的数据有绝对数据和相对数据之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属于相对数据,常会用 (17) 的形式表示。

(17)A.密度B.百分数C.比重D.指数

【试题40分析】

密度代表单位体积的质量;百分数是一般用来表示两个同类事物的相对量;固体和液体的比重是该物质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密度的比值,气体的比重是指该气体的密度与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的比值;经济学中的指数一般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比如股价指数、物价指数等。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试题40答案】

(17) B

试题41(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8)

对直接观察记录的数据(观察数据)进行处理后便获得二手数据。以下关于观察数据和二手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18) .

(18)A.只有自己直接观察记录到的数据才是真实的

B.观察记录到的数据都是正确的,二手数据可能不正确

C.观察数据可能有错误,但由计算机处理得到的二手数据都是正确的

D.观察数据与二手数据都可能出错,需要仔细分析

【试题41分析】

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即使是自己直接观察记录到的数据都有可能出错;二手数据的来源是观察数据,即使处理过程不出现错误,二手数据也可能因为原始数据的错误而导致错误。因此,观察数据与二手数据都可能出错,需要仔细分析。

【试题41答案】

(18) D

     希赛软考网,拥有十四年软考培训经验,希赛网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将丰富的软考培训经验有效融入教程研发过程,自成体系的软考在线题库软考历年真题)、软考培训教材软考视频教程,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在线辅导面授、和,使考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辅导更具针对性。采用全程督学机制,,软考平均通过率在全国。

   相关推荐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信息技术处理员知识点分析与试题精讲

    【希赛】2016上半年软考成绩早知道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