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考软件评测师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距离2016下半年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软件评测师教程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精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软考软件评测师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距离2016下半年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软件评测师教程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精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
(1)划分基础: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输入、输出要求
(2)等价类: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指对于程序规格说明书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以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的定义恰巧相反
(3)划分等价类原则(6条)

(4)列出等价类表:在确定了等价类之后,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

(5)确定测试用例步骤
第一步: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惟一的编号
第二步: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最后使得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第三步: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最后使得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小结:采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按照划分等价类、列出等价列表、确定测试用例三个步骤完成,目标是把可能的测试用例组合缩减到仍然足以满足软件测试需求为止。
2.边界值分析法
(1)边界类型
边界条件:可以在产品说明书中有定义或者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确定
次边界条件:在软件内部,也称为内部边界条件
其他边界条件:如输入信息为空(对于此类问题应建立单独的等价类空间)、非法、错误、不正确和垃圾数据
(2)边界值的选择方法(遵循原则)

3.错误推测法: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
4.因果图法:侧重于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1)因果图设计方法:从用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果,通过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2)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步骤
第一步: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在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是输入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
第二步: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第三步:标明约束条件。第四步: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第五步:为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3)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通常在因果图中,用Ci表示原因,Ei表示结果,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值0(状态不出现)或1(某状态出现)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或(V):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4)因果图的约束符号
从输入(原因)考虑四种约束
E(互斥):表示两个原因不会同时成立,两个中最多有一个可能成立
I(包含):表示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成立
O(惟一):表示两个原因中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
R(要求):表示两个原因,a出现时,b也必须出现,a出现时,b不可能不出现
从输出(结果)考虑一种约束:M(屏蔽):两个结果,a为1时,b必须是0,当a为0时,b值不定
5.判定表驱动法
(1)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
(2)判定表组成
条件桩:列出了问题的所有条件
动作桩: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
条件项:列出针对它所列条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规则: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
(3)判定表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2n种规则
第二步: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第三步:填入条件项
第四步:填入动作项。制定初始判定表
第五步: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或者相同动作
(4)适合使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条件
l规格说明以判定表的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
条件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规则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如果某一规则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无关紧要
6.正交试验法
(1)概述
从大量的试验数据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从而合理地安排测试的一种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
使用已造好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因子:影响实现指标的条件
因子的状态:影响实现因子的条件
(2)优点:节省测试工时、可控制生成的测试用例的数量、测试用例具有一定的覆盖率
(3)设计步骤
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状态表。
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
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正交表的推导依据Galois理论
L:代表正交表,L8(27)代表7为因子数,2为因子的水平数,8为此表行的数目(试验次数)
行数为mn型的正交表中,试验次数(行数)=∑(每列水平数-1)+1
例:5个3水平因子及一个2水平因子,表示为35*21,试验次数=5*(3-1)+1*(2-1)+1=12,即L12(35*2)
7.功能图法
(1)程序功能说明的有两种组成:动态说明:描述输入数据的次序或转移次序;静态说明:描述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2)功能图:由状态迁移图和布尔函数组成,状态迁移图用状态和迁移来表示。一个状态指出数据输入的位置(或时间),一个迁移指明状态的改变,同时要依靠判定表或因果图表示的逻辑功能
(3)功能图法概述
用功能图形象地表示程序的功能说明,并机械地生成功能图的测试用例
功能图模型由状态迁移图和逻辑功能模型构成
状态迁移图:用于表示输入数据序列以及相应的输出数据;由输入数据和当前状态决定输出数据和后续状态
逻辑功能模型:用于表示在状态中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的对应关系。由输入数据决定输出数据。此模型只适用于描述静态说明
功能图测试用例由测试中经过的一系列状态和在每个状态中必须依靠输入/输出数据满中的一对条件组成
(4)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从状态迁移图中选取测试用例,用节点代替状态,用弧线代替迁移,状态图就可转化成一个程序的控制流程图形式
(5)测试用例生成规则
为了把状态迁移(测试路径)的测试用例与逻辑模型(局部测试用例)的测试用例组合起来,从功能图生成实用的测试用例,在一个结构化的状态迁移(SST)中,定义3种形式的循环:顺序,选择和重复
(6)功能图生成测试用例步骤
生成局部测试用例:在每个状态中,从因果图生成局部测试用例。局部测试用例由原因值(输入数据)组合与对应的结果值(输出数据或状态)构成
测试路径生成:利用上面的规则生成从初始状态到最后状态的测试路径
测试用例合成:合成测试路径与功能图中每个状态的局部测试用例。结果是初始状态到最后状态的一个状态序列,以及每个状态中输入数据与对应输出数据的组合。
测试用例的合成算法:采用条件构造树
8.场景法
(1)基本流和备选流:采用此方法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场景的设计,在场景中采用基本流和备选流表示经过用例的每条路径
基本流:采用直黑线表示,是经过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无任何差错,程序从开始直接执行到结束)
备选流: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也可以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或终止用例,不在加入到基本流中;(各种错误情况)
(2)设计步骤
根据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
根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
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试用例确定测试数据值
希赛软考网,拥有十四年软考培训经验,希赛网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将丰富的软考培训经验有效融入教程研发过程,自成体系的软考在线题库(软考历年真题)、软考培训教材和软考视频教程,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在线辅导、面授、和,使考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辅导更具针对性。采用全程督学机制,,软考平均通过率在全国。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