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分40天能过吗?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备考多久能过?今天带来的是一个学员40天高效通过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经验分享,希望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
系统分析师是软考高级科目之一,有很多人在备考的过程中都会问: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备考多久能过?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要不要报班?今天带来的是希赛软考学员的通关经验分享,相信大家看过之后都会有所获益。
40天高效通过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经验分享
一、为什么要考试系统分析师
软考机构和IT培训机构老师会告诉你通过软考中级和高级的收益,具体可以在官网查查。部分摘抄如下:权威信息都在官方机构www.ruankao.org.cn,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是原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的完善与发展。
具体收益如下:
一线城市落户积分,有些单位还给高级有些奖励,抵扣个税等。
单位评职称,有些单位可以考代评,能评副高和高工等。
投标资质,有些项目投标有门槛,控标条件。
承接项目门槛,比如项目带头人具有高工职称。
专家入库,评标,评委等都有一定门槛。
其实最重要的收益是:作为IT从业人员,通过备考,重新系统化的学习一遍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对于搞好平时工作大有裨益,适用于甲方和乙方人员。
那么先来看看系分考点涵盖范围: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磁盘寻址,寻址,编码】
操作系统【进程加锁,解锁,不同操作系统的适用场景等等】
数据库系统【OLAP OLTP 数据规范化,第123范式等,反规范化等,ER模型和查询效率等】
计算机网络【网络子网掩码,七层协议 HUB switch router等适用场景等】
数学与经济管理【图论,运筹方法,建模,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测试方法和理论,spec等】
多媒体基础知识
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和外语【软著,专利,开源协议等】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系统迁移策略、生命周期,预算编制等】
系统规划【项目投资收益比,贴现率等】
软件工程【web设计,中间件.redis 网页设计等】
需求工程
系统设计【应用集成和中间件应用场景】
系统测试与维护
项目管理
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案例分析:包括,系统规划,需求工程,系统设计 数据库篇
论文写作。
以上知识最后落地为三场考试,分别为,选择题,案例分析,论文,总体考试时间5-6个小时。
二、如何选择软考--高级
什么人适合考软考?
1、IT从业人员。
2、所有其它行业有需求的人员。如:政府、事业单位、各行各业(金融行业、医疗行业)。
注:考试无硬性门槛,对学历、工作年限等无要求!
其实在中国,这类考试是最公平的,搞猫腻的可能性极小,大家时间都是一样的,就看你如何利用时间。
软考高级一共有5个种类: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以上5个难度较高的:1.系统架构师 2.系统分析师,考察知识面较广,需要能动手计算,还能撰写论文。论文考试还非常紧张,2小时写2500字左右,要有实际项目经验。这对于现在只会在手机上划来划去的大多数人来说,挑战不小。其他几个相对来说难度小一点,考试人数多,含金量也稍低一些。
其他it考试认证我也参加过一些,比如ITIL和DAMA等,各有用处。
分析自己的优劣:优势是计算机科班毕业,工作中涵盖内容较为广泛,比如网络和硬件,java web编程,os\db\中间件都,售后,应用系统项目管理,大型项目交付,售前咨询,各种标准和技术方案,都有所涉猎,有些知识点也忘记了,但是有个基本概念,决定挑战难度高一点的系统分析师。难度高了以后人数少了,竞争小一点。劣势:对于需求分析这块部署,uml以前知道但是没用过,而且工作比较忙,有时候重大项目攻关来了也不能说不干吧,时间可控度小一些。
根据报道,系分的弃考率在20%-30%左右,考试通过率是10%左右,培训班的老师说一般是3%左右。
每个人根据自己特点去选择以上5门之一。
三、备考过程
备考人员如果觉得自己IT知识比较全面和扎实,一直从事一线的技术工作,担任过项目管理和架构设计等工作,可以在官网推荐的网店买书自我学习。但是那些书都比较老旧,10年前的,实际考点比教程增加不少。
报考系分的人在单位都是核心岗位,不论是甲方乙方人员,较忙碌,没有太多时间梳理知识点。如有可能,尽量报一个培训机构的辅导班。因为同事之前选择过其中一家,说体验较好,所以我也选择了其中一家机构。【各种教培辅导班的意义就是别的娃有人辅导,你家娃没人辅导考试就吃亏】
辅导机构的老师还是比较专业的,按照考点给你把考试内容梳理为22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视频,设计了几套模拟卷子,给了几套历年真题【时间有限没做真题】,还编写了一些100必看考点等书籍,最后几天抓紧碎片时间就直接看这类文档,最后一周可以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等内容。
4.14报完截止日最后一天卡点报名,离考试就只有40天了。根据辅导班的22个章节的时间,使用excel统计一下,一共需要多少小时,以1.2 or 1.5倍速去复习,把时间分配到每天,基本日均2小时才能复习完。这过程也需要留出一些出差或者工作加班等时间,还有处理家里的一些事情。
辅导班到了考前一周还有模拟考试,考试1-2遍自己心理基本有个底,而且错误题目在学习系统中给你记录,让你反复练习。
如果打定主意要参加考试,一定要认证看教学视频,有些题目一定要动笔做一下,辅导班老师讲的好,切忌眼高手低,有些考点需要搞懂原理和学会演算,很多题目需要动手跟着做一遍,这样理解深刻,碰到类似题目就不慌了,比如单流水线,双流水线,网络掩码,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等一定要去动手计算,错误了在群里咨询和请教老师。一定需要掌握基本原理和推演过程,死记硬背或者猜答案不容易过。通过第一遍学习以后,可以适当按照做一套模拟题,看看差距在哪儿,辅导班老师会给你批卷,点评,互动,在一个微信群还有值班老师和班主任,督促和响应大家问题,每天给你打鸡血,看着还有其他学员也在学习,还是不错的。
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是这样的,如果要提升自己,学习都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工作以后,年龄越大,羁绊你学习的东西越多。大脑中即时满足和延时满足两种享乐方式一直斗争。必须婉拒各种饭局,在家里和公司工位打印每天的安排,家人和同事看到以后会督促或者配合你的学习,设置手机的日均使用时间,把杀时间的app全部卸载,逃离各种游戏,股票,短视频之类,避免被数据和算法投喂一些即时满足的东西,保持适当运动和充足睡眠会让学习效率更高。
即时满足能让你即时快乐,但是长久下去会让人颓废和丧。延时满足虽然很痛苦,但是能提升你,每天叮嘱自己按时睡觉,每天都有满满的收获,睡觉更踏实,其实还是很怀念那段痛并快乐的时间。
不知不觉就到了考试前1周,每天慌得很,由于制定的每天学习任务过高和偶有项目要出去交流,导致每天学习任务都落后于计划的进度,每天心理负担都很大,压力最大的时候都无法入睡,强制自己平静下来,那段时间真的像范进中举一样疯疯癫癫的。
在考试前做了2套选择题模拟题,每次都45分,心理有点踏实了,但是案例分析和论文还未撰写一篇,也没让班主任点评。看着班主任和讲课天天在群里各种播放冲刺直播课,觉得自己落下很多,心理慌的很。
后来经过调整,论文实在没有时间练习一遍,只能实时调整备考策略,按照辅导老师的讲解,记住论文框架,把论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多少字数,如何组织和拼装论文,以及一些论文的注意事项理解透,比如容易得分和丢分点,把这个论文编写的套路记住。找几个2个平时工作中积累的项目案例【高频考试的主题,自己参与过或者其他人参与过的】,找到公司参与人了解一下细节,多备一点料,按照前面那个论文架构去套上你的案例,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其实论文机构还是真用心和公平公正的,给你3个论文主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选择一个擅长的。所以我第一次写论文就是直接在考场上编写,没有做过一遍练习论文。
案例分析题,也是相对公平的,有5道题,选择3道自己熟悉的去分析和论证,这样给考生的选择空间还是蛮大的。
最后几天,实在有些疲累,通过工作、运动和溜娃来转移焦虑的情绪,放松心情,不断给自己打气,加强信心,当然也做好心理建设,如果不通过再考一次。
四、考试过程
2024考试终于来临,幸运的考点特别近,本来还计划在考点附近找一个酒店住呢。当天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天的雨,进了考场,发现还有些人弃考,据说弃考率是30%。
考试中平时学过的很多知识点没考,但是考试之前你也不能不覆盖,基本是复习100个知识点,大概考60个知识点,平时没有学习过的考题,根据辅导班老师的说法,碰到新的知识点不要慌,沉着冷静,按照题干透露的信息,顺势而为。
2024年考试对我个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选择题部分,重新检查,冷静思考,发现几道题的错误答案给改过来了,当然也有几道不会,使用排除法,比平时模拟的成绩高了10分。案例分析题知识点还是比较新颖的,其中一道题考了新能源汽车系统设计中的数据分发,DDS之类,中间件有多少个品类,各有什么作用,而我公司就是做中间件的,DDS之类也和一些汽车行业客户交流过。有一道考数据库的题目考的是触发器有几种类型,数据库设计属于第1,2,3范式的,触发器好久不适用基本忘记,蒙着写的,估计阅卷老师给了一点辛苦分。
论文题,3个主题中的一道题目考的是企业应用集成有哪几种方法,结合自己参与过的项目,使用了以上哪几种方法,编写一篇论文。这个正好和我这几年从事的工作有较高的重叠之处,正好和我2023年参与的一个部委汇总该垂直行业的全国网点数据的项目非常匹配。考前我也特意分析了这个项目的案例总结,通过消息集成,数据库集成,服务接口集成,文件集成等方法,顺带引出我公司的消息中间件,库表和文件交换中间件,ESB中间件等。
2024考试关于中间件的考点比较多,对我来说算是幸运,也说明中间件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五、感悟和建议
1.如果打定主意考试,就要坚定不移去投入时间复习备考。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建议早点报名和缴费给软考机构和辅导班,这样把自己逼上梁山就不会犹豫,心理想着钱都交了,不认真学习和考试,对不起这笔费用。考试费是交给软考机构,200不到,辅导班费用给培训公司的,不到4000,我同事作为老客户推荐的,给我优惠了300左右。
2.关于裸考,有些朋友说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复习,但是裸考绝对是一个借口,不可能一点时间挤不出来。再忙也不能自暴自弃,有时候人生进退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多看1分钟,多得1分。如果时间实在来不及,可以看辅导机构发的材料,他们给不同的知识点打了星,重点学习4,5星的知识,加上平时的技术基础,我觉得肯定能过。
3.考试前,做1-2套模拟题,看看错误较多的地方,考前就看高频考点【辅导机构已经整理了材料】,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把那些动手演算的题目的原理搞清楚,比如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计算,双流水线比单流水线提高效率,项目投资收益等。
4.要有全局思维,不要慌张和轻言放弃。我觉得能参加这个考试的人员,必定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和最少5年的工作经历,不是那种轻易放弃和容易慌张的人。通过辅导班的培训,你大概知道了考试的主要内容,3场考试和时间配置,每场考试各自有什么特点,注意事项,论文写作的套路。当你对全局有一个了解的时候,你就不容易慌张。从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自己一定能过,从战术上要重视敌人--重视每一分的得失。
5.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不要太钻牛角尖。在学习视频的过程中,有少数章节和知识点辅导老师没讲明白,比如移码,反码,补码等没听懂,自己反复去扣细节,结果耽误学习进度,该考点也未被标星,实际考试未考,浪费太多时间。当然辅导机构一般不敢和不会漏知识点,只能全面覆盖,需要考生综合判断投入产出比。
6.关于学习资料。官网推荐的书籍都是10年以上,不建议购买。辅导机构老师也会根据考点自动更新学习教程。有几个朋友找我要过一些学习材料,给了一部分,但是建议看一遍视频,学习视频里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既然投入了1-2个月去复习,一定要高效,站在培训机构老师多年的经验的肩膀上去学习。参考辅导学习计划,根据个人特点灵活调整。比如熟悉的内容快进或跳过。相对来说,学习时间和考试机会更宝贵,花点钱投资自己还是值得。其实你会发现全身心投入学习以后,2个月内基本没空去消费,可以抵扣你的培训费。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你丢下手机,短暂和朋友圈失联,专心致志去学习,你会感觉很充实,登顶过后才能体会高处风景更美。
7.珍惜时间,转换赛道。这2年经济的寒意已经彻底传导到社会上的每个行业和每个人。如果把大环境不好作为自己摆烂的借口,会让人越丧。如同最近所流行所谓垃圾时间,再去疯狂内卷投入产出不大,不如抓紧时间去转换赛道弥补其他的人生缺失,把平时没时间处理的事搞搞好,比如搞对象搞娃搞资格认证。
8.感谢和感恩。感谢你耐心读到此处,又到了感谢CCTV的时间。首先感谢公司和家人对鼓励和激励,在选择考试和备考的过程中,受到身边很多好学上进同事的影响,我也选择报考,后来整理材料发现很多同事都拿到了软考高级的认证,了解到他们也是利用通勤的碎片时间学习。其次感谢公司同事和家人对自己的配合,让我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想真的很难通过。
软考科目怎么选?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找答案 ![]() | 软考论文怎么写? 微信扫码进入论文批改小程序 ![]() |
热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备考 | 25上半年软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推荐: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网络课堂 | 软考高项论文专题班
备考:软考备考学习资料 | 软考模拟系统 | 软考AI大模型
课程: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报考指南 | PMP课程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