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考中级一般人能过吗?软考中级怎么备考?对于“一般人”来说,软考中级是完全可以通过的,但绝非“躺着就能过”,它需要考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努力进行系统性的备考。
对于“一般人”来说,软考中级是完全可以通过的,但绝非“躺着就能过”,它需要考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努力进行系统性的备考。
一、为什么说“一般人能过”?
1.考试性质是“水平考试”,不是“选拔考试”
软考的全称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它的核心目的是评定你是否具备了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不是像高考、考研那样按分数从高到低淘汰人。
你不需要考满分,也不需要考得比别人好,只需要两门科目(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同时达到45分(满分75分)的及格线即可。这意味着你允许有一定的失分空间。
2.知识点相对固定,有迹可循
软考中级的大纲和官方教材覆盖了所有的考点。虽然知识面广,但深度有限,尤其是对于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的“一般人”来说,很多内容都是曾经接触过的。
考试题型和重点相对稳定,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可以很好地把握出题规律和高频考点。
3.报考门槛低,考生背景多样
软考不限制学历、专业、工作年限,任何人都可以报考。这意味着考生中既有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职场新人,也有希望评职称或积分落户的跨行业人士。大量的“普通人”通过努力都成功通过了考试,这本身就证明了其可行性。
二、为什么又说“绝非易事”?
1.知识覆盖面非常广
以最热门的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项)和中级-软件设计师(软设)为例:
中项:不仅考IT技术知识,更侧重于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还有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对记忆和理解要求很高。
软设:涵盖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模式、UML建模等,对技术基础的广度有一定要求。
对于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考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量是巨大的。
2.注重理解和应用,而非死记硬背
“基础知识”科目虽然是选择题,但很多题目需要理解概念后才能做对,单纯的记忆可能不够。
“应用技术”科目通常是案例分析、简答题、算法题、设计题等,需要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场景中解决问题,这对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3.通过率的数据现实
官方一般不公布精确的通过率,但普遍认为中级整体的通过率大约在20% - 30%之间。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高,主要是因为:
弃考率高:很多人报名后没有坚持复习,直接弃考。
备考不充分:部分考生低估了考试难度,准备不足。
偏科:有些考生选择题能过,但应用题薄弱,或者反之,导致单科不及格。
三、备考建议
1.选择合适的科目
技术背景强(如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员):优先考虑软件设计师。
技术背景弱或偏向管理(如运维、产品经理、或希望转管理岗):优先考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它的技术部分相对浅显,更偏重文科思维的记忆和理解。
2.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关键!)
建议备考周期为 2-4 个月,每天保证 1-2 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2个月):通读官方教程或权威辅导书,建立知识框架,理解所有考点。不要急于做真题。
第二阶段(1个月):狂刷历年真题(至少近5-8年)。重点是“基础知识”科目的选择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1个月):主攻“应用技术”科目。学习答题技巧、解题思路,动手去写、去练。同时回顾错题。
3.善用历年真题
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通过真题你能了解考点分布、题型和难度。对于选择题,要不仅知道选什么,还要知道其他选项为什么错。
4.考虑借助外部资源
如果自学能力不强或时间紧张,可以报一个靠谱的网络课程(如希赛网软考课程)。有老师的讲解和梳理,能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走弯路。
软考科目怎么选?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找答案
▼ ▼ ▼
热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备考 | 2025下半年软考高级选科
推荐: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网络课堂 | 2025下半年软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课程: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报考指南 | PMP课程 | 25下半年系统集成备考经验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