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管复习资料:项目配置管理的基本过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责任编辑:lilyherb 2013-12-19

添加老师微信

备考咨询

加我微信

摘要:按国际标准ISO9000的说法,配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科,它对配置项的开发和支持生存期给予技术和管理上的指导。配置管理的应用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序和风险大小。

17.1.1 项目配置管理的基本过程

按国际标准ISO9000的说法,配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科,它对配置项的开发和支持生存期给予技术和管理上的指导。配置管理的应用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序和风险大小。

《软件工程术语》标准GB/T11457-1995给配置管理下了定义:配置管理是标识和确定系统中配置项的过程,在系统整个生存期内控制这些配置项的投放和更动,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变动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对下列工作进行技术和行动指导与监督的一套规范:

(1)对配置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标识和文件编制工作。
(2)控制这些特性的变动情况。
(3)记录并报告这些变动进行的处理和实现的状态。

CMMI对配置管理的定义:配置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和配置审计,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CMMI把配置管理分为9大部分,分别是制定配置管理计划、识别配置项、建立配置管理系统、创建或发行基线、跟踪变更、控制变更、建立配置管理记录、执行配置审核、版本控制。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国际标准ISO/IEC12207-1995所规定的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活动有过程实施、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评价、发行管理和交付。

1.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的活动主要有编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配置标识、变更管理和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说明、配置审核,以及进行版本管理和发行管理。

(1)编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首先要制定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它是整个项目研发工作的基础。配置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一部分,通常要涉及到该项目对配置管理的要求,实施配置管理的责任人、责任组织及其职责,开展的配置管理活动、方法和工具等。

(2)配置标识。配置标识是配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管理配置管理的前提。配置标识是确定哪些内容应该进入配置管理形成配置项,并确定配置项如何命名,用哪些信息来描述该配置项。

(3)变更管理和配置控制。配置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变更加以控制和管理,其目的是对于复杂,无形的软件,防止在多次变更下失控,出现混乱。

(4)配置状态说明。配置状态说明也称为配置状态报告,它是配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有效地记录报告管理配置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及时、准确地给出配置项的当前状况,供相关人员了解,以加强配置管理工作。

(5)配置审核。配置审核的任务便是验证配置项对配置标识的一致性。软件开发的实践表明,尽管对配置项做了标识,实现了变更控制和版本控制,但如果不做检查或验证仍然会出现混乱。配置审核的实施是为了确保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性,体现配置管理的最根本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混乱现象。

(6)版本管理和发行管理。版本控制用于将管理信息工程中生成的各种不同的配置的规程和相关管理工具结合起来。配置管理中,版本包括配置项的版本和配置的版本,这两种版本的标识应该各有特点,配置项的版本应该体现出其版本的继承关系,它主要是在开发人员内部进行区分,另外还需要对重要的版本做一些标记,如对纳入基线的配置项版本就应该做一个标识。

2.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基线计划、交付计划、备份计划等,由CCB审批该计划。制订配置管理计划的目的是便于配置管理人员按计划地开展配置管理工作,并保持配置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步骤如下:

(1)建立并维护配置管理的组织方针。
(2)确定配置管理需使用的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资源,例如配置管理工具、数据管理工具、归档和复制工具、数据库程序等。
(3)分配责任。确定配置管理的总负责人及其责任和权限,确定其他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4)培训计划。包括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的概念培训和专题培训。
(5)确定配置管理的项目干系人,并确定其介入时机。
(6)制定识别配置项的准则。
(7)制定配置项管理表。包括标识号、配置管理名称、重要特征、预计进入配置管理的时间、实际进入配置管理时间、拥有者及责任。拥有者的责任通常有保证配置项的正确性、遵守关于配置项的安全保密规定、保证配置项的完整性。
(8)确定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
(9)制定基线计划。确定每个基线的名称及主要配置项,估计每个基线建立的时间。
(10)制定配置库备份计划。指明何人在何时将配置库备份到何处。
(11)制定变更控制规程。
(12)制定审批计划。

3.配置标识

配置标识是配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配置管理的前提。配置标识是确定哪些内容应该进入配置管理形成配置项,并确定配置项如何命名,用哪些信息来描述该配置项。

信息系统项目中形成的技术性文档和管理性文档,除一些临时性的文档外一般都应该进行配置管理。一般来讲,判定一个文档是否进行配置管理的标准应该是此文档是否有多个人需要使用,这些文档往往在项目的进程中不断地修正和扩展,要保证每个使用者都使用同一版本的文档,就必须将这些文档纳入配置管理,成为受控的配置项。

4.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系统是一套事先确定的修改项目文件或改变项目活动时应遵循的程序,其中包括必要的表格或其他书面文件,责任追踪,以及变更审批制度、人员和权限。变更控制系统应当明确规定变更控制委员会的责任和权力,并由所有的项目干系人认可。在审批变更时,要加强对变更风险和变更效果的评估,并选择对项目影响最小的变更方案,尽量防止增加项目投资。变更控制系统可细分为整体、范围、进度、费用和合同变更控制系统。变更控制系统应当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一起通盘考虑,形成整体。

5.版本管理

在配置管理中,所有的配置项都应列入版本控制的范畴。对于信息产品的版本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如用于不同运行环境的系列产品。如适合Linux,Windows,Solaris用户的软件产品分别称为Linux版,Windows版和Solaris版。它们在功能和性能上是相当的,原则上没有差别,或者说,这些是并列的系列产品。对于这类差别很小的不同版本,互相也称为变体(variant)。

另一种版本的含义是在信息系统产品投产使用后,产品经过一系列的变更,如纠错,增加功能,提高性能的更改,而形成的一系列的顺序演化的产品,这些产品也称为一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可说出它是从哪个版本导出的演化过程。

版本管理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版本标识,也就是为区分不同的版本,要给它们科学的命名。通常有2种版本命名的方法,分别是号码版本标识和符号版本标识。其中号码版本标识以数字表示,如用1.0,2.0,1.2,2.1.1等表示版本号;符号版本标识是将重要的版本属性有选择地给出,如WindowsXP,Windows2003,Jbuilder2005将版本产生的时间给出。为了从版本标识上看到更多信息,可能给出更多的属性,如面向的客户群、开发语言、硬件平台、生成日期等。

配置管理中,版本包括配置项的版本和配置的版本,这两种的版本的标识应该各有特点,配置项的版本应该体现出其版本的继承关系,它主要是在开发人员内部进行区分。另外,还需要对重要的版本做一些标记,如对纳入基线的配置项版本应该做一个标识。

6.配置审核

配置审核的任务是验证配置项对配置标识的一致性。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践表明,尽管对配置项做了标识,实践了变更控制和版本控制,但如果不做检查或验证仍然会出现混乱。这种验证包括:

(1)对配置项的处理是否有背离初始的规格说明或已批准的变更请求的现象。
(2)配置标识的准则是否得到了遵循。
(3)变更控制规程是否已遵循,变更记录是否可供使用。
(4)在规格说明、信息系统产品和变更请求之间是否保持了可追溯性。

配置审核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配置审核,即验证配置项的实际功效是与其信息系统需求是一致的;二是物理配置审核,即确定配置项符合预期的物理特性。这里所说的物理特性是指定的媒体形式。

配置审核的目的就是要证实整个项目生存期中各项产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完整性。同时,还要确保所有文档的内容变动不超出当初确定的信息系统要求范围。使得配置具有良好的可跟踪性。这是项目变更控制人员掌握配置情况、进行审批的依据,除了进行配置审核外,还可以进行正式技术评审。

正式的技术评审着重检查已完成修改的配置项的技术正确性,评审者评价配置项,决定它与其它配置项的一致性,是否有遗漏或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正式技术评审应对所有的变更进行,除了那些最无价值的变更之外。

配置审核作为正式技术评审的补充,评价在评审期间通常没有被考虑的配置项的特性。在某些情形下,配置审核的问题是作为正式技术评审的一部分提出的。但是当配置管理成为一项正式活动时,配置审核就被分开,而由质量保证小组执行了。

7.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状态报告是配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有效地记录报告管理配置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及时、准确地给出配置项的当前状况,供相关人员了解,以加强配置管理工作。为了清楚、及时地记载配置的变化,不致于到后期造成贻误,需要对开发的过程作出系统的记录,以反映开发活动的历史情况,这就是配置状态记录。该项活动主要是完成配置状态报告的编制工作。

配置状态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各变更请求概要:变更请求号、日期、申请人、状态、估计工作量、实际工作量、发行版本、变更结束日期。
(2)基线库状态。
(3)发行信息。
(4)备份信息。
(5)配置管理工具状态。
(6)配置管理培训状态。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