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2.1ATM技术1.ATM的基本概念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作为B-ISDN的核心技术,以其强大的业务综合能力和灵活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宽带通信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ATM的概念与定义在传统的通信网中,传输、复用和交换这3个功能区分明显,并分别由不同的设备承担。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网正朝着
6.2.1ATM技术
1.ATM的基本概念
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作为B-ISDN的核心技术,以其强大的业务综合能力和灵活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宽带通信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ATM的概念与定义
在传统的通信网中,传输、复用和交换这3个功能区分明显,并分别由不同的设备承担。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网正朝着传输数字化、复用时分化、交换程控化的方向演进,使得这3个部分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并采用“转移模式”(又称传递方式、转移方式等)来描述3部分的有机结合。
转移模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和异步转移模式。
①同步转移模式。同步转移模式的典型代表为PCM系统的时分复用和N-ISDN用户线上的2B+D信道复用,它们的特征都是采用固定时隙分配的时分复用形式。各路信号在复用、传输及交换中都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对各路信号的识别是根据它所在的位置(或固定的时间)来确定的。
②异步转移模式。异步转移模式采用的是统计时分复用,各路信号不再分配固定的时隙,而是根据信道占用情况,灵活地插入复用,因此各路信号不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为了识别和区分各路信号,则要对每路信号的每个时隙单元加上标志。
由此可定义ATM:ATM是一种转移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固定长度的信息单元(信元),信元由信息段和作为标志的信头构成,每个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被非周期性地复用到信息流中,进行传输与交换。这种模式称为异步转移模式,其复用方式称为异步时分复用或统计时分复用。
(2)ATM的特点
ATM作为一种综合业务的宽带网络,其优异的性能还以下面一些特点表现出来。
①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
ATM以由向连接的方式工作,以保证业务的质量,降低信元丢失率(误码率)。面向连接的典型应用是电路交换与传输,而电路交换可以是端到端建立起来的实线电路连接(独占线路),也可以是端到端建立的虚电路连接(在多段路由上分配相应信道的连接)。而ATM所面向的连接就是一种虚连接,它是网络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视用户要求与现有资源情况,如峰值比特率、平均比特率、信元丢失率、信元时延和时延变化等指标,分配相应带宽和虚路托/虚信道(VPI/VCI),并在交换机中设罝相应路由,建立起来的虚电路连接。网络依据虚电路标志VPI/VCI对信元进行传输与识别处理。
②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
ATM异步时分复用,一方面使ATM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网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另一方面ATM网络可以适用于任何业务,不论其特性如何,网络都按同样的模式进行处理,真正做到了完全的业务综合。
③ATM网中没有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由于ATM的所有线路均使用光纤,而光纤传输的可靠性很高,一般误码率低于10-g,没有必要逐段链路进行差错控制。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都交给终端完成。
④信失的功能被简化。
由于不需要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ATM信元的信头功能十分简单,主要是标志虚电路和信头本身的差错校验,另外还有一些简单的维护功能。所以信头处理速度很快,处理时延很小。
⑤ATM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信息段的长度较小。
为了降低交换节点内部缓冲区的容量,减小信息在缓冲区内的排队时延,与分组交换相比,ATM信元长度比较小,这有利于实时业务的传输。
(3)ATM与电路转移模式、分组转移棋式的关系电路转移模式属同步转移模式,它是以电路连接为特征,其传输复用和交换都以电路为基础。这种转移模式的优点足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小。然而恒定的带宽对于不同速率的各种业务,特别是低速业务,不能很好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分组转移模式属于异步传递方式,K:传输、复用和交换都是以分组为单位。分组转移模式的优点是能以可变速率传送信息,可动态分配网络资源,倌道利用率高。但是各段链路要对每个分组进行差错和流最控制,其协议复杂:所产生的时延对时延敏感的实时性业务的影响较大。
ATM是电路转移模式和分组转移模式的演进与融合。在电路方式中,各用户的数据按固定时隙周期性等间隔地复用在一条物理线路上:而ATM则站ATM信元等间隔地复用在线路上,但是某个用户信息的各信元却不一定周期性地出现,可以是任意时刻。在分组方式中,信息分组是变长的;而ATM则将用户数据分割为定长的分组,加上简短的信头后形成固定53Byte(48Byte信息段,5Byte信失)的ATM信元。ATM改进了电路交换功能,使其能够灵活地适配不同速率的业务:ATM改进了分组交换功能,满足了实时性业务的需求。ATM中的信元交换称为ATM交换,它采用硬件电路对信元进行识别、复接/分接和对信元进行交换处理,并且简化了分组交换的协议,使得ATM网传输时延小,传输速率高。而光纤传输的高可靠性又使信号传输的误码率大大降低,通信质量得以保证。ATM克服了电路转移模式和分组转移模式的缺点,综合了两者的优点,是一种适合B-ISDN的信息转移模式。
2.ATM的基本原理
ATM的基本原理涉及信息的结构、复用形式、传输及交换方式等。
(1)ATM信息结构一信元
ATM信总结构是指ATM对信息进行分割组装后的结构形态。ATM并不关心信息的内容与形式,它将所需传送的信息简羊地分割成许多相同长度的分组,并给每个分组加上用于传输控制的信头,形成ATM信元。ATM信元及信头结构如图6-6所示。
①ATM信元
ATM信元结构
ATM信元结构如图6-6(a)所示*考虑到传输效芊、时延特性及系统实现的复杂性等因素,ATM信元的长度定为53Byte,其中48Byte为信息净荷(payload),用丁装载用户业务信息:另外5个字节为信头(header),主要包含表示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和一些维护信息,优先标识以及信头的纠错码等控制信息。信元载着用户信息透明地穿过W络。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