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目前我国己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中国网通互联网(CNCNET)、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中国经贸网(CIETNET)等9个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正式开通IP业务的国际出入
7.4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目前我国己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中国网通互联网(CNCNET)、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中国经贸网(CIETNET)等9个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正式开通IP业务的国际出入口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另外还有约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其中经营跨省业务的有140家。
CHINANET是国内商用因特网的主力军之一,其网络已历经4次扩容,2003年将进行第五次扩容。CHINANET自1994年底开始建设,首期工程仅建设了北京、上海两个网络节点,并于199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的一期工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32个网络节点(建设地点为31个省会城市及设在北京的NOC&NIC),并于1996年6月建成投入试运行。1997年对网络局部进行了扩容。1998年进行了二期扩容工程,对网络局部进行了调整,对网络能力进行了全面提升。二期扩容中,CHINANET全面采用了IPoverATM的承载技术,网络中继带宽最大155Mbit/s.2000年进行了三期扩容工程,网络节点处理能力和网络中继带宽有了质的变化,节点均采用线路路由交换设备,干线中继带宽均为2.5Gbit/s,骨干网全面采用IPoverSDH和IPoverDWDM技术。2001年进行了四期扩容工程,目前CHINANET由骨干网和各省网组成,骨干网由核心层与汇接层组成。汇接层负责省网业务的接入汇聚,亦负责一些客户的直接接入;核心层负责转接汇接层节点间的流量以及国际来去/网内网外的流量疏通。现在CHINANET,网络业务基本覆盖全国,在几乎所有地市和部分发达县设置有电子邮局传输协议(POP)点。
CHINANET由CHINANET骨干网、各省网、全国网管中心和信息中心组成。CHINANET骨干网指由北京、上海、武汉等31个城市的CHINANET节点形成的网络:各省网指各省(自治区)内的INTERNET节点形成的网络。
CHINANET网络拓扑采用分层结构。按其功能不同,划分为核心层、区域层和接入层3层。其中核心层和区域层构成CHINANET骨干网,各省网作为接入层。
?核心层由8个大区中心的核心节点设备构成,主要负责提供国际出入口核心节点的中继电路,与区域层的连接,不同区域网连接时的转接等。
?区域层包括8个区域网,每个区域网由每个大区中心的区域节点与所辖省会城市内区域节点相互连接构成。区域层作为接入层与核心层连接时的过渡层。各区域网主要负责提供各接入层网络的接入,与核心层间的连接以及为大的用户网络提供接入端。
?接入层由各省内节点设备组成的网络,主要负责提供用户接入端口和用户管理。各省网通过本省省会城市接入节点与区域网相连后进入CHINANET骨干网。
归纳起来,中国的因特网网络结构大致分为5层。
第一层为NAP(互联网交换中心即网络接入点)层。目前在美国国内运营着11个NAP点,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也有,上海的NAP(SHIX)也是其中之一。由信息产业部提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建设、原北京电信出场地并负责承建与维护、国内各大ISP共同管理的设在北京电信皂君庙局的NAP,是我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NAP点。目前国内几个较大的‘ISP,如中国电信CHINANET、中国教育网、中国科技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网、中国长城网、中国网通自2000年3月以来均以155Mbit/s速率经此NAP陆续互连开通,中国经贸网也以8Mbit/s速率与其连通。
第二层为全国性骨干网层。主要为一些大的IP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公司经营的全国性IP网络。现大多都是采用IPoverATM技术和纯IP技术,并在一些主要城市设点,经营路由器托管、服务器托管等业务。一般这些运营商成为骨干网络提供者。
第三层为区域层。它类似于第二层,但其经营地域范围较小,对应于省内骨干网。
第四层为ISP层。ISP是因特网的基本服务单位,实现灵活的服务。它与本地电话网、传输网有直接的联系,完成电话拨号用户、专线用户、ADSL用户、LAN用户上网。组织信息源及信息提供者接入。
第五层为用户接入层。包括用户接入设备和用户终端等。用户接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用有线接入方式,如电话拨号窄带接入、ADSL宽带接入、专线接入、LAN接入、光纤接入等;又可采用无线接入,如GPRS、CDMAlx、WLAN、LDMS等。目前电信运营商已可以提供各类用户群的需求。
返回目录:初级通信工程师考试培训因特网汇总
相关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