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寡人之于国也》

中学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刘建婷 2018-05-15

摘要:教师资格证面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不知道教师资格证面试到底会出一些什么类型的题,其实很简单,看看历年面试真题就知道了,下文是小编整理的2016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寡人之于国也》,答案仅供参考。

2016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寡人之于国也》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题(各科)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一、考题回顾

2016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寡人之于国也》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提起孟子,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接触过这位光耀千古的思想家,还记得是哪篇课文吗?(生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运用“温故知新的导入”与学生互动得出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领略他的雄韬大致,感受他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寡人之于国也》。

(二)新课教学,理解文本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例如:字音

2016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寡人之于国也》考题解析

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通假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或“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头发。

2.精读课文,赏析文本

(1)自读一遍课文,思考课文或分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2)研习第1段

①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②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同也,尽心焉耳矣”的理由是什么?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一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④“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表现出梁惠王什么心理?这与后有何联系?

(3)教师范读本段,学生试读。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易于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朗读时给予指导.

(4)学生讨论并交流。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

3.品读课文,深入探讨

研习第2段

(1)民不加多

①学生齐读2段,理清思路。学生以4人小组为一单位思考、讨论: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②学生思考孟子比喻的特点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

(2)仁政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三)特点总结,拓展延伸

1.孟子写作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2.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四)课堂小结

课文所讲的“王道之成”的道理和材料中讲的“仁者无敌”,强调的都是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五)布置作业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孔孟之道及其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2.你赞同孟子的观点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2016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寡人之于国也》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下文言文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分为以下的几个环节:

首先,题目解说,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作用或概括主要事件、或提出中心、或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或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交代文章的线索。抓住它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教师顺势进行泛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句读。

接下来,结构梳理,理清课文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的思路,同时有助于学生在习作中布局谋篇。

最后,语言品析,“品味语言”无非是要弄明白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有什么特点句子的这个特点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除了积累必要的经验之外,还要结合上下文,结合文章的主题去体味、分析,切忌断章取义。

2.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积极“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创新意识,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主体性”的魅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干货满满】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考必看专题

特别推荐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专题(试讲基本环节、亮点、模版、视频课程)

希赛2018幼儿 | 小学 | 中学面试特训班火热招生中!网络课堂+课程录播+在线答疑+真题模拟,涵盖90%考试知识点!>>欲购从速!咨询热线:400-111-9811。咨询QQ:1431451852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