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逐步分步法和平行分步法是制造业成本核算中两种典型的分步法,其核心差异体现在产品流转逻辑、成本归集路径、核算精度与适用场景四个维度。
逐步分步法强调“流程连续性”与“半成品价值传递”,适用于流程单一的连续生产行业;平行分步法强调“成本分项追溯”与“最终产品成本控制”,适用于流程复杂、需精细管理的离散制造行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特性、管理需求和核算能力选择方法,必要时可结合两种方法优化核算体系。
一、产品流转逻辑
1、逐步分步法(串行模式)
流程特征:产品按工艺顺序依次通过各生产车间,如“原材料→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每个车间完成加工后转入下一车间,形成“接力式”流转。
类比说明:类似汽车生产线,发动机在铸造车间完成后,需移交至机加工车间安装活塞,再进入装配车间组装整车,各环节紧密衔接且不可逆。
2、平行分步法(并行模式)
流程特征:同一产品可能同时在不同车间加工,或半成品在车间间循环流转。例如,精密仪器生产中,电路板与外壳可分别在不同车间加工,最终组装为成品。
类比说明:类似多线程任务处理,程序员编写代码的同时,测试人员可并行进行单元测试,二者独立运行但最终需整合。
二、成本归集路径
1、逐步分步法(纵向累计)
核算逻辑:成本按生产步骤逐级累计,前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自动转入下一步骤。例如,铸造车间耗用原材料10万元、人工5万元,合计15万元作为半成品成本转入机加工车间,后者再追加加工费8万元,最终装配车间成本为23万元。
公式表达:车间n成本=车间n-1成本+车间n新增成本
2、平行分步法(横向拆分)
核算逻辑:各车间独立核算成本,半成品成本不直接转入后续车间,而是通过“分项结转”或“综合结转”方式拆分。例如,电路板车间成本20万元(含材料12万、人工5万、制造费用3万),若分项结转,则后续组装车间仅接收材料12万、人工5万、制造费用3万三组数据。
公式表达:车间n成本=车间n直接成本+接收前车间分项成本
三、核算精度与适用场景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