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的知识点之一,下面希赛网法考频道为你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希赛网法考频道为大家整理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知识点,商经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将知识融会贯通,高效备考。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地位或资格。行为能力为取得权利的可能性,即能否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实施法律行为,而无须他人代为实施、他人的事先同意或事后的追认。
行为能力以意思能力为基础,即正确识别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亦即认识和判断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按照“年龄主义+有条件的个案审查”标准,根据自然人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三种。
(一)具体类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范围:(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2)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效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范围:(1)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效力: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超出此范围的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事后追认:若未经事先同意,则合同行为效力待定,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而有效,拒绝追认而无效;单方法律行为为无效,不存在追认,如订立遗嘱的行为。
【例】甲十七岁,以个人积蓄1,000元在慈善拍卖会拍得明星乙表演用过的道具,市价约100元。事后,甲觉得道具价值与其价格很不相称,要求反悔。17岁的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慈善拍卖会上以1000元的积蓄拍得价值100元的表演道具,是其年龄智力都能理解的。由于拍卖会上的商品往往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所以不属于显示公平,也没有显示甲存在误解,因此该行为有效。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范围:(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效力:其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一律无效,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法律行为。
【例】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甲将自己的手表丢向路边,被乙拾得。甲之抛弃行为无效,仍为所有权人,乙应当进行返还。
【典型真题】
肖特有音乐天赋,16岁便不再上学,以演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肖特成长过程中,多有长辈馈赠:7岁时受赠口琴1个,9岁时受赠钢琴1架,15岁时受赠名贵小提琴1把。对肖特行为能力及其受赠行为效力的判断,根据《民法总则》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03-02,单)
A.肖特尚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B.受赠口琴的行为无效,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C.受赠钢琴的行为无效,因与其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当
D.受赠小提琴的行为无效,因与其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当
答案:B。
(二)行为能力的认定
1.申请认定的主体。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2.认定的主体。人民法院比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
3.行为能力的恢复。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点击返回民法第二章 自然人
点击返回民法讲义知识点汇总
小编推荐:
法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