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行为的成立、有效与生效》是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的知识点之一,下面希赛网法考频道为你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希赛网法考频道为大家整理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法律行为的成立、有效与生效》知识点,民法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将知识融会贯通,高效备考。
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某种行为因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而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法律行为的有效,是指客观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所认许的效力。
成立与有效的关系:(1)性质不同。前者因符合法定成立要件被视为一定客观存在,属事实判断;后者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许的效力,属价值判断。(2)构成要件不同。前者以意思表示为必要条件;后者以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品质、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为判断标准。(3)在私法自治中具有的功能不同。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当事人意志自由的范畴。法律行为的有效是立法价值判断的结果。(4)发生时间不同。前者具备构成要素即成立,后者需具备有效要件才受法律保护。有时两者时间一致,有时并非一致,如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成立后并不一定有效。有时法律行为只是成立,但无效,如买卖毒品的合同,虽可以成立,但无效。
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有效的法律行为因符合生效要件而对当事人产生现实约束力。有效是生效的前提条件。一般的,有效要件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但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并不一定立即生效,如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并不一定能生效,如依法设立的遗嘱虽然是有效的,但是如果立遗嘱人生前将其遗产另作处分或遗嘱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该遗嘱不生效。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般成立要件,是指一切法律行为依法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共同要件。主体、意思表示、内容为一般成立要件。
特别成立要件,是指成立某一具体民事法律行为除需具备一般成立要件外,依法还需具备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它是法律或当事人对于各种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特殊构成条件。如要物行为和要式行为。前者如自然人之间的借贷、保管合同等;后者如遗嘱行为的书面形式、婚姻行为的登记形式等。
(二)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是指为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所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主要是对意思表示品质的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主体适格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他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事前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限制、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经营的除外。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合同的,除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品质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所追求的,故意思表示必须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并反映其真实的意愿。
如果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在如欺诈、胁迫等外界力量的影响或强制下进行的,就不能反映行为人的真实意志。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不得违反法律是指不得违反法律中的强行性和禁止性规定。强制性规定包括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主要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典型真题】
甲、乙之间的下列哪些合同属于有效合同?(2013-03-53,多)
A.甲与丙离婚期间,用夫妻共同存款向乙公司购买保险,指定自己为受益人
B.甲将其宅基地抵押给同村外嫁他村的乙用于借款
C.甲将房屋卖给精神病人乙,合同履行后房价上涨
D.甲驾车将流浪精神病人撞死,因查找不到死者亲属,乙民政部门代其与甲达成赔偿协议
答案:AD。
点击返回民法第四章 法律行为
点击返回民法讲义知识点汇总
小编推荐:
法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